蜿蜒曲折的湘江、沅江、汨罗江等多条江河润泽着丰饶的罗城大地,16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61万农村总人口,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受到多方关注。近日,记者对我市农村生活用水安全展开了调查。
农村饮水几经变迁
汨罗镇眠羊山村的杨忠华54岁了,水在她的记忆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小时候,我们吃水都到田埂水塘里挑水,后来吃水靠的是生产队唯一的一口公共水井,那会儿要洗衣服都得每天去公井排队。现今家里用水是自己打的井,就想着什么时候能用上自来水。”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汨罗农村居民喝水全靠提着水桶找河、塘挑水,大概80年代以后,农村逐渐富裕起来,农民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寻找水源,打井取水。进入二十世纪,部分乡镇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中供水项目让集镇上的农民打井取水的日子也一去不返。水务局水利股长戴进回忆,汨罗的农村饮水工作先后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饮水解困、饮水安全三个阶段。
“从挑水、打井取水到用上自来水,对农民来说,也是不小的进步。但那时主要解决的是有水吃,还顾不上考虑水质是不是安全。”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让戴进由衷感慨,“以前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农民'有水喝',从2006年起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是为了让农民'喝好水',这是农村饮水的一个飞跃。”
让农民喝上自来水
二十几年来,汨罗镇瞭家山社区3000多人虽然靠近城区却迟迟没能用上自来水,今年9月,搭了城富线一期工程的“顺风车”,自来水管终于陆续接进了这里每家每户的院子。社区主任何良兹告诉记者,湘汨街、汨营街刚接通自来水那阵子,社区居民可高兴了,他还不时被居民拉着去看水,为了修路和通水的事社区居民还集体送了块匾给市委、市政府。
戴进介绍,早在“十一五”时期,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就已展开,2006年新市自来水厂建成,2007年高家坊镇集中供水工程开始建设,2008年至2010年间,桃林寺镇、火天乡、黄柏镇、弼时镇先后完成了集中式供水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集镇。”说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戴进如数家珍,2011年实施完成多个乡镇7处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延伸,新建玉池乡集中供水工程1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3200人,2012年至2013年实施兰新工程,桃林寺镇、黄柏镇、新市镇、火天乡、磊石乡等自来水厂扩建,新建白水镇关北村和李家塅镇望麓村单村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戴进介绍,“以位于高家坊镇的汨罗一职为例,2008年建成的高家坊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该校几千人的用水问题。在这之前,该校师生喝水只能与桶装水公司协议购买,每年那可是笔不小的开支。”饮用干净、清洁的自来水还可以减少患病几率,减少医药费用支出,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饮水安全解决后,省出了农户挑水时间,节省了农村劳动力。
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2011年实施以来至2013年底,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处,总投资6409.1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3752.01万元,解决了12951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汨罗农村经历了从“有水喝”到“自来水”的变迁,与此同时,怎样保证农民持续喝上好水也是相关职能部门努力的目标。黄鹏是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20多年的工作中,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与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相关的岗位。他告诉笔者,为了让市民喝上“放心水”,每年市卫生监督所都要对这些农村集中供水单位进行多次检查,其中,集中供水单位的水质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1月25日,记者在磊石乡自来水厂看到了快检员周梅现场进行水质快速检测的一幕。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指标分为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两大类,需要检验的包括游离余氯、二氧化氯、PH值、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多个项目指标,快检检测的指标有限,只能算是初筛,有时还需采样送至市疾控中心或省相关部门做进一步检测。
近年来,环境的变化和工业的发展也让市民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了种种忧虑,市疾控中心监测科主任郑文辉告诉笔者,“汨罗农村供水水源主要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前我市水源污染主要来自水源地周边生活排污和一些工业污染等。如果市民对自家用水有疑惑可以自行采集样本送至该中心检测,不过,这需要交纳几百乃至上千元检测费。”
我们所看到一组组精细的数据,构成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数目和投入,而在这些数据背后却是全市上下不懈的付出和努力。今明两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李家塅镇、白水镇和新塘、白塘3处集中供水工程;实施营田办事处、川山坪镇、火天乡及桃林寺镇集中供水等4处管网延伸工程,预计将解决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农村群众59161人,目前,各项目已全面启动。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莎莎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