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匡春林
不少人“谈艾色变”。但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艾滋病专科病房却有这么一群女汉子,不仅天天要和艾滋病人打交道,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日常生活中还要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身份。她们,就是一群平均年龄24岁、最小年龄仅18岁的女护士。日前,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病区,零距离接触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姑娘们。
也曾恐惧
“这里的桌子能不能摸”
青翠的山林,清新的空气,位于长沙近郊的这处艾滋病专科病房,看似远离喧嚣的度假区。穿过层层门岗,记者最终抵达一栋不起眼的3层楼房,走过2楼楼梯口一扇玻璃门后,就是对一般市民而言略显神秘的艾滋病专科病房。此时,这里住有64名患者。而从2005年至今,这里已经收治过2200余名艾滋病患者。
带着忐忑的心情进入2病区,记者意外发现,这里跟普通的住院病区并没有太大差别,没有任何牌子写有艾滋病房的字样。和普通医院住院部一样,这里中间是一道宽敞的走廊,两边是病房,每个病房可住2到3人。但因为艾滋病的特殊性,这里除了患者,最多的就是护士,整个病区都显得异常安静。偶尔有患者说笑声传出,还有患者探出头来好奇地看一眼。
“这里的办公椅能不能坐?桌子能不能摸?”护士丽已在艾滋病房工作5年,她至今还记得走进艾滋病区的第一天,心中也充满了恐惧。但她和这个病区其他30余名护士一样,日复一日从走廊的这头走到那头,从这张病床到另一张病床,为患者输液、发药、观察病情,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并逐渐在这些繁琐护理中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其实我们跟普通病房的护士也没什么区别。”已经工作5年的护士佳佳乐呵呵地说,唯一不同的是,她们除了护士服、燕尾帽和口罩等“日常装备”外,还需要特别戴上橡胶手套,每日洗手的次数也更多。此外,为方便患者静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是她们最基本的操作要求。
无人退缩
职业暴露是最敏感的词汇
“琴,3号床病人要输液了。”护士台前一阵铃音响起,正在值班的护士小琴赶紧前往。
“放轻松,一下就好。”虽然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但护士小琴却异常娴熟地为患者完成扎针输液等动作。其实,对普通病房护士而言最常见的扎针取针动作,却是艾滋专科病房护士们最危险的时候:稍不注意,如果护士们意外被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就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甚至被艾滋病毒感染。
护士凤曾有过3次职业暴露的经历。有一次,在给一位躁动不安的患者拔针时,针头不慎被患者甩到她手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针眼,但凤连吃了28天预防性用药,被抗病毒药物的巨大副作用折磨不已。“当时我痛哭不已,也曾后悔来到这里。”凤说。当她返回艾滋病房后,听说患者当时其实是毒瘾发作,患者也是一再自责道歉,她突然对艾滋病患者多了一份理解。如今,她在艾滋病房工作已有8年。
曾有一名护士在怀孕4个月时,不慎被针头扎破手指,但她选择坚强地留下腹中的胎儿。幸运的是,孩子健康出生。
“病区里的艾滋病患者通常都身患多种并发症,护士若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但我们没有一人退缩。”护士英说,职业暴露是科室最敏感的词汇。
关爱患者
在艾滋病房说比做更重要
“每次想到那个9岁小女孩灿烂的笑容,我就觉得很欣慰。”护士昊子刚满19岁。她刚毕业上班不久时,一个父母均为艾滋病患者的9岁小女孩被送入病房。小患者虽然正处活泼可爱的年纪,但入院后一直沉默寡言,每次打针时,总是哭个不停。慢慢的,小女孩与昊子等护士姐姐们产生了家人般的情谊,越来越爱笑,连打针也不哭了。出院时,她笑着跟大家一一道别。
“在艾滋病房,说比做更为重要。在艾滋病还不能被理解的时代,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是一句问候,都能让这些病人感觉到难得的温暖,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昊子说。
护士思思记得,曾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因家人恐惧,一直孤独地在病房治疗。“艾滋病只会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一般性的生活接触,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染。”在思思反复劝说、解释之后,患者家属最终来到病床前。弥留之际,这位患者对思思说:“谢谢你,让我没有孤单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文中护士名均为化名)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