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艘餐饮船现身湘江株洲段
9日上午,记者沿建宁大桥顺流而下,分别在湘水湾上游1000余米处、天元大桥上游200米处、河西湘江风光带航模广场及石峰大桥桥下,发现4艘水上餐饮船。
在船上经营餐饮业,饮食卫生怎么保障,污水和废物怎么处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和市湘江办工作人员登上了这些水上餐饮船。
在石峰大桥下的餐饮船上,记者看到船只已进行大幅度改造,不仅船尾被改成了厨房,且船身还被加高一层,摆放有餐桌和坐椅,二层的栏杆上,还晾晒有大量青菜。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家水上餐饮船是今年夏天开业的。记者在现场并没有看到相关部门所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排污证等。
记者还发现,这4家水上餐饮都没有设置任何环保设施。为节约经营成本,业主将船上的生活污水如洗菜水、洗锅水、厕所水,以及就餐时所产生的大量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统统倒入了湘江。
高利润低成本促渔民顶风作案
“不用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装修,不用花钱购置消毒等配套设施,不用办证、不用缴税,一条船,几张桌椅,简单炊具,就可开一家水上餐饮。”市湘江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低廉的成本,高额的利润,这是水上餐饮卷土重来最主要的原因。
黄鸭叫35元一斤,瓦子鱼35元一斤,边鱼30元一斤……相比起平均市价,这个价格也是比较高的。然而,据店主介绍,这些鱼很多都是直接从湘江中捕捞上来,就地取材,食客乐意埋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到船上来吃鱼的顾客大多认为,在水上吃鱼,面临江景,吹着河风,感觉鱼也更加美味。但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这是违法经营,是否知道这种水上餐饮直接威胁到市民的饮用水安全时,大多摇头表示没想到。
多头管理造成执法盲区
事实上,早在2005年,株洲市就已启动水上餐饮集中整治,到2012年5月,湘江株洲城区段就已没有水上餐饮船。但为何集中整治结束仅2年,水上餐饮又卷土重来?
“我们此前对这几家水上餐饮船下达过责令整改文书,但因为执法取证难,加上船主都是本地生活困难的渔民,单独执法难以奏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几次突击执法检查中,有几次抓到船上有营业行为,但船主坚称渔船即为自家住所,当时为宴请自家亲戚,并非从事水上餐饮。
市湘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餐饮船都没有海事部门印发的相关资格证,海事部门有权扣押、拖离,除此之外,工商、卫生等部门,也有权对水上餐饮营业行为作出处罚。
“多个部门都能管,但最终都没管,说到底就是缺乏协调统一。”市湘江办上述负责人称,目前,该办正在制定方案,近期将组织环保、海事、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整治水上餐饮,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相关链接】
声音:“水上餐饮”可否合法化?
“如果餐厅达到了环保要求,那给不给办理证件,允许我继续经营?”采访中,一位船主问:除了关停,有没有合法经营的可能?
据介绍,水上项目和水上设施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湘江株洲段的水面上不允许建设与保护、监测水体无关的项目。其次,这些餐饮船只规模很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可能性很小,很难通过环保评审。
此外,工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从办理营业执照上看,这些船只也没有合法化的可能。一般餐饮单位要办理营业执照,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环境评估报告书,且水上项目还要有海事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要办齐这些手续,工商部门才给予注册登记。因此,这些船只不具备拿营业执照的条件。
来源:红网
作者:廖明 张小季
编辑:王津 实习生: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