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着幸福奔跑 常德建设“完美社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志红 李勇 周勇军 李寒露 编辑:刘飞越 2014-12-11 09:11: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王志红 李勇 周勇军 李寒露

  一湖柳浪,十里诗墙。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

  当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激越鼓点擂响,常德人在思索:作出何种抉择?展现何种作为?他们没有选择“高大上”的项目,没有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改革探索。

  “人在城市,心不能总飘着。”常德市委书记王群说,安放好那些飘着的心,既要靠“三改四化”等基础建设,改善城市的“硬件”;也要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城市的“软件”。

  新一轮改革中,常德选择了“完美社区”建设作为改革的一道必答题,勇闯基层社会治理深水区。在这座城市的街巷楼宇间,498个社区就如同498颗棋子,将一盘改革大棋弈得风生水起。社区居民一张张朴实而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

  常德,正向着幸福奔跑!

  追求完美,“3+N”构建崭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纵深,社会治理体制要怎样才能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

  每年大量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梦,中央、省、市改制企业员工及家属近10万人由单位进入社区,为他们提供啥样的服务,才能实现安居乐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人员忙得火烧火燎,但居民并不买账,这一矛盾如何化解?

  问题倒逼改革。常德市大手笔打破传统社区治理构架,构建起崭新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核心就是“3+N”。

  牌子多是社区的“通病”。小小的社区“门脸”上,往往挂着十几块牌子,而管事的又没几个。

  11月上旬,记者走进常德市体育东路社区,只看到了清清爽爽的三块牌: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这就是“3+N”中的“3”。

  社区牌子的减少,折射出社区治理模式之变——

  社区党总支是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居民自治活动上;社区工作站则挑起了行政事务性工作。

  “3”的责任理清之后,常德市再出妙招,用“N”个网格,“织”起了一张基层社会治理的大网。

  “天上一片云、地上一张网、中间一个人”。在市网格化建设小组工作人员孙晓波看来,这就是网格的魅力。

  天上什么云?云计算的“云”。利用常德市云计算中心,将大街小巷里的“人、地、事、物、情、组织”录入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形成信息采集、社区受理、部门办理、办结回复的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

  地上啥子网?网格的“网”。以35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将市城区146个社区划分为784个网格。784名由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网格管理员各守一格。从清晨到黄昏,网格员在格内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中间一个人,就是以人为本,切切实实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网格的魅力,在武陵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得到验证。11月7日下午5时37分,我们在这里见证了一场对话。

  “你是陈辉吗?我是区指挥中心。”

  “我是陈辉,请指示。”

  “指挥中心刚接到群众反映,你所在网格的区教育局门口一个井盖好像有问题,请你去看看。”

  随即,工作人员操作视频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出现了区教育局前人行道的视频画面。两分钟后,一个神色匆匆的男子出现在画面里。

  “这就是陈辉,贾家湖社区10网格的网格员,他手里拿的通讯工具叫‘网格E通’,你看,他正在找那个井盖。”指挥中心主任钟昕解释。

  画面中,陈辉找到了井盖,他蹲下身子仔仔细细查看,然后拿起“网格E通”,给现场拍照,照片立刻出现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报告指挥中心,该井盖完好,只是有一点挪位,我已盖好。”

  “好的,辛苦你了。”

  钟昕和陈辉通话的平台,是武陵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武陵区578名网格员将全区92个社区578个网格里繁杂庞大的社会管理事务“管”了起来。

  努力追求完美,办好房前屋后点滴事。“3+N”解决的是群众“微诉求”,给百姓带来的是“小幸福”,放飞的却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大梦想”。

  走向完美,服务群众近些再近些

  “我叫易办事,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我都驻守在这里,不用喂草,不用加油……”

  11月初,常德市落路口社区居民段红英在社区工作人员引领下,见识了一台“神通广大”的机器。

  段红英在一家私企打工,要给在广州打工的女儿女婿办理一孩生育证。估计跑上跑下要花不少时间,她向老板请了半个月假。当她带着相关证件来到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将她带到社区门外的“易办事自助服务终端”机前。

  段红英点击进入首页的“我要办事”,按照机器的提示点击“一孩生育证”,在采集区将相关证件扫描认证,填报联系电话等信息后点击提交,不到15分钟,就办理完毕。

  “太方便了!这可是个‘不下班的社区’!”段红英满脸惊喜。

  “我们不是理想主义者,但在为老百姓服务这件事上,我们要不断努力,走向完美。”常德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晓平说,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完美社区”建设的城市,常德市把“真金白银”投到社区,三年投入9亿元,让社区有能力为老百姓服务。

  社区年工作经费平均达到40万元,社区干部年工资达到3万元,今明两年规划新建、改扩建完美社区项目245个。告别昔日狭小逼仄的社区办公室,常德市新建和改建了85%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其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占到了80%。

  如今的常德,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常沅社区居民张全友告诉记者:“社区的门好进了,人好认了,事好办了”——

  社区办公楼一律悬挂中国结的社区标识,用红白相间的色彩搭配,社区名称十分醒目;

  社区工作人员不是原来的“婆婆姥姥”,年轻的社区工作人员身穿统一的黑色西服,挂牌上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一站一园一场五室”成为社区“标配”。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普惠性幼儿园让孩子们就近入园。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给了社区居民活动休闲的空间,警务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居民党员代表议事室、档案室让社区功能更加完善。

  服务群众近些、再近些。常德在人、财、物向社区倾斜的基础上,把社区服务做到了老百姓家门口。

  68岁的张玉梅老人就在新坡社区的老年照料中心找到了她的幸福生活——

  张玉梅8点半在家吃过早饭,老年照料中心的车接她来到照料中心。到了中心,老姐妹们等着和她一起到小花园里做操锻炼、扯白话,到棋牌室打打小麻将。一晃到了中午,中心的餐厅开餐了,荤素搭配还挺香。饭后若是累了,就到中心休息室的床上躺着小憩一会儿。起床后,到医务室量个血压。听说电影室的电影不错,那就去瞅瞅。下午五点多,中心的班车又把她送回家,一天时间过得充实有趣。

  这个中心对社区100多位老人提供16项服务。这些服务,全免费。

  “心灵驿站”、公益银行、邻里守望中心、“田工小分队”……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社区服务品牌,让常德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

  创造完美,支部建“格”上党群“零距离”

  在“完美社区”建设中,常德市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网格”上。

  支部建在“格”上,怎么建?

  实行“1+1+N”的网格力量配备,即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管理员,一个网格党支部,加上N名党支部成员。支部建在“格”上,干什么?

  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现党群“零距离”。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

  常德市体育东路社区第9网格是原常德轴承厂的宿舍,有11栋宿舍楼,1000多居民,40多名党员。

  “刘书记,我反映的那个事可能还要辛苦您来一下。”11月初,网格党支部书记刘淑兰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网格内6栋二单元1楼住户黄梅杰。他反映的是一个“小事儿”:隔壁一楼邻居家搭了个顶棚,自己也想搭一个,可楼上居民不干,两家发生争吵。

  为了这个“小事儿”,刘淑兰跑了两次,楼上楼下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终于让他们握手言和。

  配合网格员入户调查、组织中老年电脑培训班、发动社区居民为患病的黄德平老人捐款……翻开刘淑兰的记事本,11月份的工作已经安排得密密麻麻。

  小小的网格党支部,成为党在最基层了解民情的眼、宣传政策的嘴、倾听呼声的耳、服务群众的手。

  “身边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常德市社区居民中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在萌芽状态得到掌控和化解。全市已连续多年实现征地拆迁“零事故”、违法建设“零增长”、棚改政策“零差错”、城市创建迎检“零扣分”、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指标”。

  目前,常德市已经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区共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社区党总支是核心,网格党支部是基础,全体党员是主体,各类自治组织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一核多元”让常德市的社区“活”了起来,小社区成了百姓幸福的大舞台。

  “月月有节目,周周有演出,家家有笑声”,常德市的社区群众今年忙不赢:2月份参加庆新年广场文艺活动,3月份投身第三届群众艺术百团大赛,5月份在红五月戏剧表演舞台上唱一曲,9月份走上广场迎“国庆”庆“重阳”……此外,大伙儿还登上“常德故事百姓讲”的讲台,讲出百姓身边事;积极推荐社区里的正能量,选出“身边的道德模范”;大妈广场舞则越跳越欢畅,越跳越和谐,11月7日晚还跳进了央视《戏法大过年》。

  一个个走向完美的社区,成为桃花源里崭新的城市名片;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抱负与情怀。

  常德百姓的幸福路径,在完美社区建设中不断向远方延伸……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志红 李勇 周勇军 李寒露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