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詹鸣:领导干部中的无偿献血者

来源:红网 作者:蔡霞 何炜 编辑:刘仁军 2014-12-13 00:01:50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讯员 蔡霞 何炜 长沙报道
  
  2014年10月11日,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院内一早就热闹非凡。当天卫生计生委将组织一场无偿献血活动,然而每年献两次血习惯的新上任党组书记詹鸣却意外缺席。
  
  从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到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在詹鸣的脑海里从来就像电脑一样清晰。当然,除了工作之外,有一件自2008年起他就一直进行的事情也会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准时地在他的心里嘀嗒响起,每到这时他就会选择在一个合适的周末完成这件有点“私心”、有点“忧民”的“大事”——无偿献血。
  
  而10月11日的献血,他怎么落单了?放弃坚持?忘记?
  
  从无意到有意
  
  很多有成效的事情似乎总是在不经意中开始的,詹鸣的献血亦一样,那是2008年的某一个节假日,一次亲戚朋友聚餐,闲聊时,一位在血液中心工作的朋友谈起工作,谈起无偿献血,谈起临床上对血液的需求,谈起献血对身体的好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次对话中对献血有了初步了解的詹鸣萌发了献血的念头,并没有多少宏伟大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事医务工作的夫人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当然,怀有较强传统观念的父母是不能告知的。于是,6年前的一个周末,詹鸣悄悄地走进了献血屋。
  
  “第一次献血试试300毫升吧。”采血秤不知不觉地摇摆中,詹鸣很快就献完了300毫升血液。献血后,他并没有感觉到任何身体不适,相反因为奉献后的自豪还让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愉悦感。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献血对身体的新陈代谢确实产生了促进作用,献血后的詹鸣感觉精气神都处在最佳状态。且每每想到自己的血液能让垂危的生命重获新生,他就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为自己奉献的血液,而是为生命的复苏。
  
  如果说詹鸣的第一次献血纯属无意的结果,那么之后他对献血的关注就完全转化为一种责任的“冲动”了,“半年后可以再次献血!”詹鸣深深地记住了半年后的日子,于是,此后的无数个半年后,他一次次地走进献血屋,并且都是献最高量:400毫升。
  
  从利己到利人
  
  长沙血液中心记录了他详细的献血次数和时间:
  
  2014年5月25日,周日;
  
  2013年11月23日,周六;
  
  ……
  
  2011年12月10日,周六;
  
  2011年5月21日,周六;
  
  ……
  
  共计3800毫升。每一次献血都是周末,每一次献血都有如赴一个半年之约,从不失信!
  
  当然,10月11日,詹鸣没有带头献血的问题也有了答案:当天,他离上次献血的间隔期还未到半年。不过,他对下一次献血充满期待,因为,献血总量超过4000毫升就可以获得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奖。
  
  作为曾经省人口计生委的一把手,工作忙碌是肯定的。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一次次地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而走上献血车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为伟大目标,詹鸣有如给我们讲一个“点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的故事,他用四个“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首先是利己。一个人的血液总量是相对平衡的,除了自身的血液循环这个自然的生化因素促进血液的代谢,有时还需要外在的物理因素来给予身体造血系统一些刺激,让身体的造血机能时刻处在被唤醒的活跃状态;二是利家。危难时刻,献血者本人和亲属都可以享受到一定量的免费用血,这相当于另一种储蓄,且这种储蓄不仅是经济的储蓄还是生命的储蓄;三是利民。无偿献血是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一个获得新生的机会;四是利国。血液是一种特殊物质,政府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样需要储备血液,当灾难等应急事件发生时,无偿献血是对政府的一种支持,可以为国家解忧排难。
  
  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国家。作为一个非采供血机构的工作人员,詹鸣对献血有超乎寻常的理解深度和高度。
  
  从献血者到义务宣传员
  
  “我现在是一发不可收拾,献血的脚步停不下来了。”虽然现在每年坚持准时献两次血,但詹鸣内心一直还是有遗憾的,那就是没有早点认识到献血,没有早点加入献血者行列。2011年12月的一次献血终于让詹鸣的内心稍得宽慰,那就是他获知国家对献血者年龄放宽到60周岁,这意味着他又可以多献几年血了。
  
  “这对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我又有更多机会净化自己的血液了。”詹鸣更多的是用利己来解释自己的无偿献血。
  
  不过,詹鸣工作之余的另一个“角色”——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马上就显露出了他“心怀苍生,心系国家”的大爱情怀。据詹鸣的同事称,他经常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无偿献血对身体的好处,动员他们用献血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在卫生计生委的献血活动中,他虽然没有献血,但走上献血车慰问献血者,为献血者打气。“我第一次参加献血时流出的血液是‘黑色’的,后来献血流出来的血液就是鲜红的了……”,“我的感觉是,没献血以前我的脸是青苹果,自从献了血后,我的脸就变成了红苹果……”幽默风趣的语言鼓舞了献血者的“士气”,活跃了献血的氛围。
  
  詹鸣对无偿献血宣传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无偿献血宣传应该打破侧重向青年学生宣传招募的模式,偏向中年群体,尤其是中年男性宣传,因为这个群体年龄跨度大,队伍更大。且中年人对献血“利己、利家、利民、利国”的认知度会更高,他们的心态也更成熟、稳定,对认定的事情会更有持续力。
  
  作为一个固定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的常规宣传形式,詹鸣认为应该更多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献血,要充分利用一切人们感兴趣的宣传形式,如利用电视台的热播节目“达人秀”,推荐“献血达人”等等。

来源:红网

作者:蔡霞 何炜

编辑:刘仁军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2/13/41697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