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享受生活,感觉自由又快乐。”徐建华说。她现在在江苏常州,这是她旅途行走的第七站。
十年换七个城市打工
虽然年近六十,但徐建华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年轻又有活力。这十年的打工生活在她看来,实在是“酷毙了”。
第一站是长沙。选择那里,是“离家近些”,徐建华说没办法,家人和自己都需要一些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工作方面,她选择了一家民营医院,仍是就职B超医生。自此,她有了大量业余时间,有空就去爬山、跳舞、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适应了这种节奏后,2007年徐建华开启了她打工生活的第二站,前往浙江海宁。“看潮”是她此站最为重要的一个行程。“太壮观了!”她啧啧称奇。她在浙江体验着各种生活,购买丝绸和皮草,和朋友逛街,吃着“一点都不辣”的风味小吃。
一年后,徐建华想看海了,于是她辞职去了深圳。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在海边与朋友一起嬉戏,她高歌一曲《浏阳河》得到众人称赞。
此后,徐建华还去了北京、杭州、常州、广州等,除了工作,休息时间就四处游览。有的地方她一呆就四五年,但有的地方她只停留了半个月。“在深圳需要上晚班,我就拒绝了。”在北京她也只呆了十五天,原因是她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社会,于是给自己放了两个月假,报了一个培训班,专门学习打五笔和使用电脑。
十年,不断游走在不同的城市,徐建华笑着说:“只有我炒老板的鱿鱼,这种感觉很棒吧!”
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给自己一个想走就走的旅行,徐建华做到了。她说,孩子们长大了,就业很顺利,自己不用再操心,而丈夫曾献贵除了刚开始时有些担心她,此后也认可了这种生活方式,并表示退休后,愿意和她一起“行走”。
“我真的很感谢我丈夫。”徐建华说,在她外出的时候,家中老父亲生病了,曾献贵承担了她作为女儿该尽的责任,每天都会去陪陪老丈人,帮他洗澡,洗衣。
回忆以往的生活,她也和丈夫因小事而吵架,和子女因观念不同而对峙,很长一段时间,她对生活没有任何期盼。但“打工旅行”这几年,徐建华感觉自己改变很大,她感恩亲人,感恩生活,连对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常州快五年了。”徐建华说,原本她辞职后,已经买好去下一站广州的车票,但同事们挽留她,致使她退了票又回到了原单位。
徐建华有29年B超医生的资质,这让她总是很快能投入工作,也因为她的专业和技能,每个她停留过的医院都舍不得她走,留在常州这几年,更让她感受到作为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但是常州也只会成为其中一站。”徐建华说,“我还会继续旅行,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城市和生活,让美好人生不留遗憾。”(奖励线索提供人李先生线索费30元)
延伸阅读 打工旅游,您怎么看?
浏阳日报记者张玲
去年,通过《英国外教浏阳河边端着棋盘找人切磋》的报道,记者认识了英国人Damon。他就过着这种“打工旅游”的生活,他在浏阳一中当外教,他吃浏阳辣椒,学讲浏阳话,他还有好几位浏阳朋友。但今年,他却启程去了重庆。他的朋友吴静笑说,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一直在外漂泊,每年就回家一两次,很多人对这种生活有些抵触。徐建华计划“打工旅游”时,就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她为此不得已在家中逗留了一年。“是我一直坚持,最后才得到家人的认可。”
“我非常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向往。”爆料人李先生是公职人员,在机关单位工作,他表示如果他的工作可以像医生一样有一个“资质证件”,他可能也会选择像她那样,勇敢走出去。“总是呆在一个地方,体验的太少。”
市民吴先生却表达他的看法:中国人对于家庭十分看重,事业前途、身份地位、爱情家庭等等只要脱离常规轨道,就会触不可及。“这一切都放得下吗?考虑过父母、家人的看法吗?考虑过家庭和社会责任吗?考虑过在另一个城市,一切都要重新来过,有必要吗?”
来源:红网
作者:张玲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