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媛 通讯员 曾欢欢
昨晚,在湖南大学2013-2014学年学生表彰大会上,远在“天国”的学长黄腾,为学弟学妹送上了一份珍贵的助学金。这是黄腾2009年因病去世以来,“黄腾爱心助学基金”第四次发放。
失独家庭决定捐出26万余款
黄腾,1984年的秋天生于浙江杭州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湖南大学信息安全专业。2009年1月,不到25岁的黄腾在浙江被确诊为结肠癌伴肝转移。同年12月10日,这位阳光帅气的男孩不幸病逝。
在黄腾生病期间,亲朋好友、社会各界给予了他很多帮助。黄腾的母亲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最后那段时间,黄腾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想好好活下去,想回报大家。”
在黄腾去世后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梦见了自己的孩子。“爸爸,我卡上还有一些钱,你帮我捐给需要的人吧。”联想到孩子生前的愿望,把治病募集的余款26万捐出去的话题时常在这个失独家庭中提起。
“说真的,一开始特别不容易下这个决心,26万元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不是小数目。”一个失独母亲的心情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是在无数个夜晚,我满脑海都是腾腾,特别是他说那句‘没有机会回报大家’时满脸悲伤的情景。”黄腾的母亲说。
父母最后下定决心,把钱捐给黄腾的母校,实现儿子的遗愿。
大学期间明白了人间大爱
黄腾母亲时常会想起黄腾大一寒假回家时说的一句话,“如果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在她看来,在湖南大学短短一个学期的求学,让孩子懂得了世间艰辛,明白了人间大爱。
“腾腾从小很听话,对人也友善,但是孩子们身上的一些小习气还是有的。比如说有点喜欢和其他孩子攀比,追求时尚,喜欢品牌。”可是大学后第一次寒假回家的黄腾,连妈妈提出带他买衣服都被拒绝了。黄腾和爸妈的话题从足球、旅游、游戏转换到了身边的生活,他的话也特别多:“妈妈,我从来不知道,真的还有人过得那么苦。我们班组织去湘西支教,那里好多留守儿童衣不蔽体,冻得缩着肩膀在学习,看了好心酸。”
“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有个同学的学费是整个村子的人凑出来的,有个同学整个冬天都只有双胶鞋,连每天吃饭都要算着钱吃!他们太不容易了,我真的很想帮帮他们。”
“妈妈,我选了公益创业这门课,我要创业,今后像比尔盖茨一样做慈善!”
……
后来,黄腾当上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不错的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辅导“挂科”的同学,主动与心理困惑的同学沟通交流……黄腾成了同学们“身边最热心的朋友”。
室友任小烈与黄腾四年朝夕相伴,“打水带饭占座位,四年里黄腾是我们宿舍的‘随喊随到’。”同班同学杜用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去杭州找工作时,黄腾的“倾心服务”。“当时是暑假,杭州特别热,他连续几天都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陪我四处找房子。后来还直接让我在他爷爷家住了一段时间。”
父母每年给基金追加2万元
2010年11月,黄腾父母带着儿子的遗愿来到湖南大学,在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了“黄腾爱心助学基金”。助学基金初始资金正是黄腾治病后剩余的26万元,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黄腾父母每年还追加了2万,至2014年已有本金34万元。每年年底,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基金本金产生的利息发放给当年获助学子。近4年共发放助学金46100元,26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
如今,受资助的同学已将这个爱心棒传递了下去。他们中有为湘西贫困学生募集了5万余元资金的韩朝强,有在湘西龙山支教的王家威,有致力于推动社会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熊帮,有积极组织爱心义卖活动的陈晓强……受资助的同学们说,这份“来自天堂的爱”必将永远延续下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媛
编辑: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