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家织锦技艺教程》在龙山首发(组图)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 编辑:邓瑶 2014-12-26 15:12:49
时刻新闻
—分享—

  土家织锦大师齐聚一堂弘扬民族瑰宝  

  在县技工学校考察  

  精心编撰的《土家织锦工艺教程》  

  参会人员考察期间用手机拍摄展出的土家织锦作品  

  土家织锦织机前,但闻机杼声

  红网龙山站12月26日讯(分站记者 张军)为传承和弘扬土家织锦文化,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土家织锦产业,12月25至26日,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土家织锦分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土家织锦技艺教程》首发仪式在龙山县举行。来自龙山县、湘西州、张家界市、铜仁市、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等地的多位土家织锦工艺大师和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及嘉宾齐聚龙山,共商传承、发展土家织锦传统工艺大计。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会长刘天水,龙山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京海,正县级干部向长龙,湘西州、张家界市、铜仁市、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等地的领导、嘉宾、织锦企业代表和龙山织锦企业代表共100多人参会大会。
  
  会上,王京海致贺词,中国土家织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张登赤作工作报告,举行了中国土家织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在土家织锦工艺教材首发式上,龙山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土家织锦工艺教材编撰、内容及使用等有关情况,刘天水为龙山县土家织锦行业协会发放了《土家织锦工艺教程》。
  
  土家织锦与黎族织锦、傣族织锦、苗族织锦并称全国“四大民族名锦”。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土家织锦就已经作为贡品进宫。土家织锦的特色是比较粗犷,它的织造方式是通经断纬,色彩比较自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这种织物目前用机器无法代替,所以目前土家织锦的制作基本上还属于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2007年11月19日,由民政部批准,中国织锦行业第一个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土家织锦分会在龙山县成立。近年来,土家织锦分会秉承“振兴和发展土家织锦行业”的宗旨,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将土家织锦文化保护列入到湘鄂渝黔边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研究制订了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土家织锦后备人才培养迈开新步,扩大了土家织锦在国内外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家织锦产业开发初显成效,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5月,土家织锦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6年6月,龙山县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土家织锦之乡”称号;2008年5月,龙山县苗儿滩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织锦之乡”;2011年8月,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被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1年,形成了《中国土家织锦质量标准(初稿)》;2013年,龙山县技工学校开办了全国首个全日制中级土家织锦工艺班,编撰了近20万字的《土家织锦工艺教程》;2014年,启动捞车河土家织锦植物染色基地建设,实现了土家织锦的数字化保护,申请专利保护198件;目前,龙山土家织锦从业人员发展到2000余人,涌现了叶玉翠、叶水云、刘代娥、叶菊秀等国家级织锦工艺大师,土家织锦年销售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
  
  就土家织锦产业的发展,刘天水在会上指出,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化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上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民族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注重销售市场的培育,抓住发展新业态。
  
  大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及中国土家织锦分会委员还先后考察了龙山县技工学校、龙山土家织锦一条街、惹巴拉土家织锦传习所、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遗址公园。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2/26/41658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