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88岁老兵讲述两段战争岁月

来源:红网 作者:袁村平 编辑:杨洁 2014-12-29 13:43:4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浏阳站12月29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袁村平)翻开一本立功证明书,寻明治的记忆又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日军入侵家乡社港,他加入在石柱峰的第九战区一担架团,并勤练枪法;同乡引荐下,他转战全国多地,在江西与日军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战士,加入第38军,遇袭负伤,伤愈后再度奔赴战场,立下三等功。
  
  昨日,已经88岁的寻明治拿出这本珍藏的抗美援朝立功证明书和一枚纪念章,向记者娓娓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证书
  
  有毛泽东题词记录立功事迹

  
  “证明书一共有两份,一份志愿军的,一份是当时朝鲜政府颁发的。”昨日,在位于城区解放路的家中,寻明治拿出他用布袋悉心保存的立功证明书,“红色封面的是1952年的,另一本是1953年的。”
  
  红色的立功证明书略显斑驳,正面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打开证书,内页印有毛泽东头像及题词:“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
  
  往后翻,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印发的《关于颁发立功证明书决定》,上有“在各战役战斗及后勤等各种工作上,立有三等功及以上的战斗员、指挥员与工作人员,均发给立功证明书……望持有此立功证明书之同志,慎为保存,并为保持光荣与发扬光荣而继续努力!”等内容。
  
  功臣简历上介绍,寻明治部别为“三十八军后勤参谋处”;立功事迹中记载:时间为一九五二年十月,三等功;功绩为:在备战中工作积极……有病坚持工作,在繁忙工作中保证按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另一本对折的立功证书全部是用朝鲜语,左侧为军功勋章图案,右侧誊有“证明书”、“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寻明治”、“1953年2月7日”等内容,并有康良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前副主席)的印章。
  
  讲述
  
  石柱峰下的浏阳娃在江西战场作战

  
  “1944年,日军来到社港,经常骚扰我们。”寻明治回忆说,当时在石柱峰,驻扎着第九战区一个担架团,他被村上的一个熟人带过去,就这样入伍了,在那待了一个月左右,就开拔到了桂东、宜春一带。
  
  虽然只在石柱峰待了一个月,但是寻明治在这期间勤练枪法。“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还算充足,枪和子弹都不缺,这一个月我就在石柱峰山里面练习射击。”
  
  在宜春,寻明治加入国民党58军,在部队中当文书,“第一天入伍,第二天就打仗了。从江西莲花到吉安,一路打到南昌。”
  
  有一次,寻明治所在部队到达吉安附近一个小城,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我在离我指定位置不远处的一个地方放哨,看见三个日军前哨过来了。”寻明治说,当时日军也发现了他,追了上来,寻明治沿着墙,跑几步躲一下,端墙瞄准,击毙一名日军,又采用同样的方式击毙了第二名日军,“第三个逃走了,不久大部队就来了,大概一个连的兵力,我们的部队也出动了,我们打了胜仗。”
  
  寻明治说,当时日军日薄西山,气数将尽,“我们经常追击日军,但是追不过他们,因为他们是机械化装备。”
  
  但此时战斗并不是没有牺牲。在南昌城外,日军驻守南昌,在外围修筑了工事。“我们是5连,6连当时负责守一块阵地,那天晚上本应是我们换防的,但不知为何没换,日军晚上偷偷摸到6连阵地,没打一枪,用的都是刀,6连伤亡惨重。”寻明治回忆,第三天,他们所在的部队又把这块阵地抢了回来。
  
  日军撤出南昌后,寻明治所在部队驻扎了几个月。部队调去安徽时恰好生病,往家乡走的寻明治在修水被保安团抓到,送到南京国防部警卫团待了两年,后来因故到了东北新三军后勤军需处。
  
  东北解放后,在东北军区青年干部教导团学习九个月,被分到解放军新成立的8个师中的169师,在部队当文化教员。
  
  两度奔赴朝鲜战场
  
  因轰炸致脚受伤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寻明治随169师编入第38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一直打到停战协定的签署。
  
  入朝不久,寻明治就参加了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我们当时在战勤营,把弹药掩埋好后就跟在大部队的后面,炮弹打在我们前面的队伍中,十分惨烈。”当时的情景让今天的寻明治都颇为唏嘘。
  
  他介绍,当时美军在两边摆开钳形攻势,分两路欲将中间的志愿军包围,而志愿军速度更快,兵分四路,将两股美军部队包围起来,“等美国的机械化部队过了清川江,我们的部队又出现在他们的后方。”
  
  “当时,我们有一个英雄排,一下把清川江上的那座桥炸掉了。”桥被炸,美国人退不了,而前方又有我军阻击援军,美军遭到围歼,“六十年代的电影《奇袭》,讲的就是这次炸桥的故事。”
  
  寻明治介绍,他们消灭了2.9万敌军,缴获了1900多辆汽车。“过了两三天,因为我们司机不够,汽车开不走,大部分被美国人的飞机炸掉了。”38军也因为这次行动被彭德怀在亲自起草的嘉奖令中称为“万岁军”。
  
  美军的飞机让寻明治印象非常深刻。所以,白天埋伏在山里,只能晚上行军或者打仗,“路上只要有一个人,他们的飞机也会攻击”,而他的负伤,正是因为美军的轰炸。
  
  朝鲜战场条件十分恶劣,零下40度的气温让不少战士都躲在当地百姓家取暖。恰逢敌机来袭,炮弹轰炸,寻明治所在的那户人家一个姑娘被机枪击中身亡,他连忙跑到外面,躲到一座苞米楼下面,一个炸弹飞来,一颗巨石压住了他的脚。
  
  负伤后,寻明治在后方医院住了半年,再次奔赴战场,在38军参谋处当文印员,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努力工作。因为表现优秀,寻明治被评三等功。
  
  抗美援朝胜利后,寻明治回到祖国,在东北军区教导团当教导员,直到1956年回到家乡浏阳,期间因工作积极,再次获得一次三等功。

来源:红网

作者:袁村平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2/29/416519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