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舞比赛现场
"竹筒舞蹈"是流传在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区的民族民间打击舞蹈形式.同侗族大歌一样,它是侗族历史文化和文明智慧的结晶。跳竹筒舞人数不限,男女皆可参加,以竹筒向下跺木版发出的响声为伴奏。“竹筒舞”多在节日仪式、喜庆丰收、交往、游戏等活动中表演。舞蹈热烈欢畅,竹筒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传递回响,视听效果不同凡响。“竹筒舞”表演多在侗寨的鼓楼、风雨桥和晒谷场上进行,不仅有表现战争、劳动、娱乐的场面,还有模仿动物形态的表演,比如“斗鸡舞”、“猴闹春”、“狮子舞”、“双龙抢宝”等等。男子的舞蹈侧重于表现战争、劳作、竞技等内容,如:“扦担舞”、“围猎舞”、“岩鹰捕食”等,动作豪放强健、刚劲粗犷,动作节奏激烈奔放,体现了侗家男儿刚强勇猛、勤劳奋发、热情向上的性格。相对而言,在表现生活舞蹈和爱情舞蹈时,多为男女混合的形式,舞蹈的节奏欢快明朗,表演也可加入轻松优美的歌声予以烘托,表现出侗家儿女温柔、善良、热情的性格。
近年来,通道县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步伐,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保护利用,投入拉动,项目推动,宣传带动,全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旅游新业态;坚持“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通过文化全域化渗透旅游中,以及旅游全域化体现文化底蕴,激活沉睡的文化,传播丰厚的文化;成功打造出“民族•生态”两张名片,成为大桂林国际旅游圈的后花园,也成为张家界国际旅游圈与大桂林国际旅游圈的黄金节点,引爆“张桂国际旅游走廊”。先后被评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旅游强县,2014年成功列入湖南省第二轮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目前,通道县有侗锦织造技艺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芋头、横岭、坪坦、高步等6个“申遗”点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年全年,通道共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8%。
来源:红网
作者:杨臻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