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长沙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长沙县提出“三个率先”,其中就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
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是一脉相承的,其评价指标十分相似,作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领头雁,长沙县在现代化建设上同样具有较强的优势。
现代化经济发展星沙智造,创新凝聚发展动力
从“制造”转向“智造”,不仅是市场经济大浪淘沙的法则,也是长沙县的必经之路。在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长沙县始终坚持以创新凝聚发展,以内生动力助推县域经济现代化。
“钢铁铸造高温高热多粉尘,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意义重大。”镭目科技总裁助理李兵介绍,“我们不直接生产设备,但可以为设备配套全面的智能化系统,让机器代替人工作。”镭目科技500名员工中有50%以上为研发人员,每年销售收入的20%投入研发,公司是湖南两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之一,连续三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倍数增长,今年销售额3.2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产出率和转化率。去年,该园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为湖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产业园区。
去年12月6日,长沙县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推出了21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8亿元,吸引了包括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00余家来自全国的重量级投资企业。推介会上,5个项目成功签订合作意向书,签约金额达146亿元。
现代化社会治理乐和乡村,共享共建和谐家园
修路修水利当成自家的事;保护环境有乡规民约,邻里之间的难事急事有互助会;学童身穿汉服拜孔子行开笔礼,村民一起排练表演礼运大同歌……开慧镇葛家山村曾是矛盾纠纷多、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治理脏乱差的乡村。
2013年3月,长沙县引进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启动第一批“乐和乡村”试点,葛家山就是首批5个试点村之一。一年多后,这里变成了一道让村里人乐活、让城里人向往的风景。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考察“乐和乡村”试点村时,对这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在创新机制中进一步完善、充实、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复制的共享共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目前,乐和乡村的理念已经从乡镇普及到城市,许多街道社区开始纷纷效仿。这种“大事政府管,小事村组(社区)管,私事自己做”的社会治理模式,鲜明地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精细化和自治化,完全符合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求。
现代化生态环境松雅湖,打造有江南特色的精品
总投资约8.63亿元、全长20.48公里的长沙县环湖“四路—桥—隧”工程于2014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一城山色半城湖,在山水洲城、湖天一色之间,未来的松雅湖将成为世人最向往的乐园、三湘经济文化发展的神采眼睛,闪耀中传递出“于斯为盛”的活力脉搏,神韵中颂扬着生态低碳的优美赞歌。
恰恰正是这样一颗明珠,曾经引得许多开发商想要投资,可既然是留给后人的一块生态宝藏,又岂能被短期利益所牺牲?长沙县想要打造的,是在江南堪比西湖的“绝世宝珠”。
于是,高楼大厦没有遮挡“她”的容颜,鸟鸣鱼戏没有被轰鸣的机械打断。如今的松雅湖正在朝着现代化生态景观的目标稳步前行。其实,现代化的生态环境,就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的成果。“仅以1%的土地创造财富,99%的土地用来保护生态环境。”长沙县多年来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既收获了金山银山,也保护了绿水青山。
来源:红网
作者:陈登辉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