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询文化园内中国历代钱币展开馆

来源:红网 作者:刘赛 编辑:杨洁 2015-01-06 11:14: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望城区首个中国历代钱币展在望城区欧阳询文化园内开馆,其中展出的“开元通宝”钱陶范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一枚。(刘赛 摄)

望城区政协主席(右)骆志平参观古钱币。(刘赛 摄)

曾敬仪介绍,“开元通宝”钱陶范证明了唐代仍存范铸法,填补了唐代无钱范的空白。(刘赛 摄)

在中国历代钱币展内,陈列的钱币都是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展出的钱币时间跨度从商周到民国时期,同时还包括少量的国外货币等,总量达1000多枚()。(刘赛 摄)

中国历代钱币展开馆后,将向市民免费开放,热爱钱币文化的市民朋友可前往欧阳询文化园免费参观。(刘赛 摄)

  红网望城站1月6日讯(分站记者 刘赛)钱是每个人经常用的,但从古代到现在的钱币,你见过多少?1月4日,望城区首个中国历代钱币展在欧阳询文化园内开馆,馆内陈列了1000多枚(张)反映我国钱币发展历程的钱币实物。其中展出的“开元通宝”钱陶范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一枚。望城区政协主席骆志平为展馆揭牌。
  
  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到距今3500多年前的贝币、骨币;从春秋战国时造型各异的布币、刀币、蚁鼻钱,再到秦朝之后的各类铜币、银币、纸币……古钱上的文字,篆、隶、真、行、草五体皆备。在中国历代钱币展内,陈列的钱币都是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展出的钱币时间跨度从商周到民国时期,同时还包括少量的国外货币等,总量达1000多枚(张)。这些古钱币均由书堂山街道曾敬仪老人无偿捐赠。
  
  这是欧阳询文化园第一次接收大规模钱币捐赠。今年77岁的退休教师曾敬仪嗜“钱”如命,60年来收藏了7000多枚古钱。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教历史的,当初开始收藏钱币,就是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古钱币。之所以想把它们捐献出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了解、学习中国货币历史。
  
  “钱币的钱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我当初就是喜欢古钱上的书法。”曾敬仪是望城区书堂山街道的人,退休前曾在石渚中学、书堂中学担任历史老师。他介绍说,“开元通宝”这四个字就是欧阳询写的,叫八分书,是汉朝隶书八分的样子,这是我们中国钱币史上第一个由名人在钱币上书写的汉字。
  
  在曾敬仪先生捐献的1000多件展品中,最珍贵的是“开元通宝”钱陶范。陶范内钱模文字笔画较精深,字形端庄稳重,它是曾老在长沙铜官窑附近发现的。“这个国宝级的'开元通宝'钱陶范,是在我在铜官窑一带散步的时候,看到别人在担泥铺地,我就在泥里发现了它。”曾敬仪介绍,“开元通宝”钱陶范证明了唐代仍存范铸法,填补了唐代无钱范的空白。
  
  古钱币不仅仅是一枚货币,它更是一种复杂、精密、科学的智慧产物,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中国历代钱币展开馆后,将向市民免费开放,热爱钱币文化的市民朋友可前往欧阳询文化园免费参观。

来源:红网

作者:刘赛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1/06/41632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