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蓝山县城市建设全面提速,面貌日新月异,但作为城市路网“毛细血管”的城区背街小巷存在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卫生比较差、出行交通较拥挤、城市秩序比较乱等问题,提质改造已迫在眉睫。兴隆街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当时设计和技术标准低,加上年久失修,这条路已坑坑洼洼,车辆进出颠簸不平。特别是一到雨季,雨水管排水不畅,经常是水漫街道,甚至倒灌至居民家中,造成极大损失。“雨天成汪洋,晴天踩深坑”成了这条路的真实写照。
同样,在县城另一个方向的小钟家路修建年代更为久远,水泥路面几乎全部破损至路基水稳层,在此经过的人宁愿步行都不愿骑单车、摩托车。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本民生总关情。为真正做到“街背人不背,巷小事不小”。去年冬下,蓝山县从居民烦心、关心的路边、身边难点入手,重点抓好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项目”,因地制宜实施背街小巷进行提质改造工程,突出从给排水、亮化、路面整修、人行道补修等方面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改造。资金主要来源由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负担70%,其他资金采取向上争一点,后盾单位支持一点,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一点,受益群众自筹一点等形式筹集,尽量减少受益群众负担。
为确保这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县委书记何冲龙等县领导和各项目指挥长多次下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为居民和项目施工排忧解难。负责具体实施的塔峰镇建立工程倒计时台账,明确各路段责任人和施工要求,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打造阳光工程。
为加快施工进度,蓝山县在每条路段都安排工作人员每天蹲守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各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成熟一条,及时开工建设一条”的总体原则,对施工队伍选定、进场施工、工程质量监理等,均坚持全过程监管。施工单位为抢抓晴好天气,为抢抓时间硬化路面,晚上加班加点。
目前,全县17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已进入尾声。如今,背街小巷以干净、整洁、平坦、畅通的新姿态呈现在群众面前,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孟江兵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