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未来30年内,洞庭湖区将经历新一轮降水丰枯变化,降水丰枯变化空间同步及季节上的降水不均匀现象持续,其极端性可能更强。”决策服务材料预测了未来30年内,洞庭湖区降水变化趋势,并指出:未来前半段时间内雨水资源可能出现周期性年代际增多趋势,雨水资源增加,同时汛期暴雨洪涝发生机率增大;后半段时间又将进入下一轮年代际枯水期,非汛期季节性缺水将进一步加剧,干旱呈多发、重发之势。
针对雨水资源这种年代际周期性丰枯变化特征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旱涝灾害加剧趋势,在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时,气象部门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该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暴雨洪涝灾害防范与人工增雨抗旱相结合的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新关系;二是在该区域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强化气候、生态的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达到生态与经济建设趋利避害的目的;三是在实施生态农业、环境工程建设和旅游开发项目时要特别关注非汛期季节性缺水日趋严重的现实,做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全面协调发展;四是大力推行旱涝灾害等农业自然灾害的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程度。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被誉为“八百里洞庭湖”。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洞庭湖持续缺水,洞庭湖区建设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2014年4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而雨水资源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又是湖南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该区内雨水资源变化明显,对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影响重大。
为全力做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气象服务工作,湖南省气象局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以加强雨水资源利用和防范旱涝灾害危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1961至2013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气候历史资料,指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雨水资源年代际和季节性丰枯变化明显,揭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雨水资源丰枯变化及旱涝灾害加剧的气象成因,并提出未来雨水资源变化预估及应对建议。
由于材料分析科学,气象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点建设服务,因此引起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前瞻性的气象服务助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谭萍
编辑:邓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