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绥宁县城河畔 刘玉松 摄)
(绥宁县民族风雨桥夜景)
(满顶界植物纪念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出处)
红网绥宁站1月13日讯(分站记者 向云峰)“好漂亮啊!”1月12日,在绥宁县城长铺镇虾子溪防洪堤上,210米墙壁上30幅火红的大型剪纸作品栩栩如生,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欣赏。墙上《苗娃拜寿》、《苗绣》、《对歌》、《哭嫁》等30幅作品是根据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剪纸传承人唐东风的剪纸创作为摹本,由100余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继修建非物质文化展示长廊后,绥宁县又斥资240万元打造了当前全省唯一一面剪纸艺术墙,为县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去年以来,绥宁县加速县城扩容提质,努力打造一座具有特色的魅力城镇。
围绕“山水园林之城、苗侗风情之都、宜游宜居之地”发展目标,绥宁县确定了“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即以现有主城区为主体,大力推进成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坪溪和枫香片区作为新区开发主战场,建设物流中心和游客集散地。为此,绥宁县先后实施城建项目78个,总投资25亿元。绥宁县累计投入800万元,编制了县城规划区和坪溪、枫香、袁家团、大寨等6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先后完成罐头厂、大公坪、园艺场、沿河西路等8个片区修建性详规。
绥宁县加大投入建设宜游宜居之城。2014年,绥宁县成功融资4.2个亿,为县城大建设、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资金保障。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县城主要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基本完成,有效改善了噪音、扬尘、道路破损等问题,保证了城市道路运营的舒适性。县城综合运营开发加快推进,罐头厂片区基本竣工,大公坪片区加快推进,沿河西路片区开工,大汉汉园等一批高档小区相继建成或开工。县城“一区二带三园四路”加快推进,革命英雄纪念园建成,民族体育馆投入使用,民族公园即将开工,酒厂至交警大队段防洪景观工程启动建设,启动了县城民族风格改造和灯化,完成了老街段“穿衣戴帽”,开建了三个组团“穿衣戴帽”,届时县城“百亩湖面、千户苗居、万米文化墙”的景观基本成型。
绥宁县积极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扎实开展综合整治,确保城区卫生秩序良好。县城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车辆乱停、摊担乱摆等7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乱倒渣土行为23起,渣土污染路面41起,拆除破旧户外广告牌32块、条幅710余块,收缴落地广告牌560余块,查处非法营运行为43起。去年共清理卫生死角58处,清运囤积垃圾51吨,劝导市民乱丢垃圾行为1500余起,查处抛洒滴漏车辆8台,清除牛皮廯小广告800余处。说起县城的变化,一祖孙三代住在巫水河畔的市民说:“去年政府下决心禁炮,我们终于得到清静了!”“禁炮令”实施以来,办理各类喜丧事的市民均能自觉遵守规定,一些市民还在家中挂起了“免炮牌”提醒亲朋好友,一改往日沿街肆意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呈现出文明节俭办事的新风尚,市民无不为之拍手称好。
大手笔的规划、大规模的建设、大力度的管理,让巫江河畔的绥宁县城发生了巨变,生活在县城的群众普遍感觉“幸福指数”有了大幅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向云峰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