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惊涛很关心芦笋苗长势,每天都会去大棚里查看培育情况。 赵鹏 摄
红网长沙县站1月1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赵鹏)“你要买种子?那你先来看下情况,到时候我们教你种。”近日,记者到长沙县高桥镇湖南格兰得芦笋开发有限公司采访负责人易惊涛,正遇上她通过电话给准备来公司咨询的农户讲授种植经验,也许是4年前当老师的经历,她很快便融入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
从执教到下田,第一年亏10万
“几年前,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放弃老师的工作,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49岁的易惊涛说,现在来取经种植芦笋的农户多了后,自己似乎又重新当上了“老师”。
易惊涛曾是暮云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结缘芦笋则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在2011年下半年的一次聚餐中,朋友给我推荐芦笋的种植项目,说长沙地区还没人种过,市场前景很好。”易惊涛说,她和丈夫都是老师,工作稳定,起初只是想将芦笋种植推荐给高桥的亲戚。
几番推介后,易惊涛的一位亲戚有了兴趣,但是苦于从未接触过芦笋种植,资金上也有一定困难,很难抉择。“我想了好几个晚上,最后下狠心做了一个之前自己不敢相信的决定。”易惊涛决定从老师岗位上内退,与这位亲戚以及一个芦笋种植技术员投资60万进军芦笋种植行业。
“'放手一搏,再不拼就要老了!'这是当时让我坚定下信心的一句话。”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第一年就亏了10万,生意伙伴纷纷失去信心撤资,她只得从存款里拿出30万还给曾经的合作伙伴。“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田里站了3个小时,满脑子都在想自己是否要放弃。”易惊涛说,在丈夫的鼓励下,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北上学技术,成功不忘帮乡邻
为弥补技术不足,易惊涛第二年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农科院,拜托朋友找到芦笋种植方面的专家叶劲松教授,向其虚心请教芦笋种植技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易惊涛结合湖南的水土条件,摸索出了一套适用湖南地区的种植技术。
第二年,她就赚了几十万。
易惊涛的致富故事感染了当地不少村民,大家纷纷找到她,想学习芦笋种植技术。“最主要的是坚持,芦笋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第一年往往是亏本的。”面对这些急需种植技术的农户,易惊涛感觉自己像重回了课堂之上,只是这课堂不在学校,而在田间。
“经历波折,我自己的创业之路算是走对了,现在就喜欢与来找我学习技术的人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易惊涛说,她的心愿便是有钱大家一起赚,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来源:红网
作者:赵鹏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