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西洞庭湖半边湖,栖息在水面的小天鹅,它们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图/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
红网长沙1月17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钱烨)为期3天的环洞庭湖水鸟调查于15日结束,共监测到51种水鸟,共131265只,同比2013年增加26.99%。其中最多的是豆雁,30004只;其次是罗纹鸭、绿翅鸭。
此次环洞庭湖水鸟调查为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的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水鸟调查的一部分。湖南省环洞庭湖水鸟调查从13日正式开始,持续3天。受全省雾霾天气影响,14日、15日上午的监测活动一度中断,大雾散后,监测如期进行。
此次调查区域包括东、西、南洞庭湖、横岭湖,湘江航道、君山区至华容县长江航道,黄盖湖、白泥湖等9个湖泊。其中,东洞庭湖发现水鸟最多,其次是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与横岭湖。
变化
水鸟总数与往年相比波动不大
整体而言,今年洞庭湖水鸟数量与往年波动性不大。据各组最终反馈回的数据来看,旗舰物种小白额雁的数量与往年相比较稳定(10024只),集中在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丁字堤、春风管理站3个区域过冬。
一些往年数量可观的水鸟如豆雁、罗纹鸭、鸬鹚种群依然庞大。还有一些鸟类的数量有所增加。如反嘴鹬数量比2011年多了2000多只,以往监测中曾达到2万只。
白额雁观测数4年内少了八千多只
曾经同属洞庭湖旗舰物种的白额雁数量骤减,只观测到2406只。
此次环洞庭湖水鸟调查领队、东洞庭湖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鸿介绍,2011年是观测到白额雁最多的一年,为11064只。此后两年白额雁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三四千只左右。
WWF武汉办公室长江项目湿地与水鸟保护经理雷进宇介绍,白额雁主要以洞庭湖周围泥滩地上的苔草嫩芽为食。最近几年洞庭湖水文情况有所变化——枯水期提前,苔草提前进入生长期。等白额雁从黄河以北地区的繁殖地飞过来时,苔草已经变老。
与白额雁食性相近的小白额雁同时也吃荸荠等其他草类,适应性较强,最近十年的观测数据都是稳定在1万至2万只之间。
[NextPage]卷羽鹈鹕。图/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
外围湖泊十余年中鸟类数量变化明显
目前距第一次长江中下游5省1市水鸟调查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仅洞庭湖而言,主体湖泊的鸟类数量十余年内波动性不大,但外围湖群则变化明显。
如2004年、2005年都纳入普查范围的北民湖、毛里湖在今年的调查中意义不大。“13日下午去西洞庭湖的路上,顺路到毛里湖转了一圈。鸟很少,而北民湖都养鱼了。”东洞庭湖管理局副局长姚毅说。
据张鸿介绍,纳入此次外围湖泊的有9处,外加君山区、华容县的长江航道以及君山公园北端的濠河长江故道。“整体印象是养殖业过度。”张鸿说,湖内常可看到迷魂阵、电打鱼,以及一排排插着的竹竿,其中不少是已经纳入省级保护湿地名单的湖。
发现“呆萌鹈鹕”与“国鸭”双双出镜
3日来,监测结果可谓惊喜连连。13日,在大西湖监测到两只卷羽鹈鹕。据统计,卷羽鹈鹕东亚只有100只分布。这种鸟有张大嘴,体形很大,站在雁鸭群中非常显眼,也越显呆萌。此次是十多年来在洞庭湖首次被观测到。
15日,在洞庭湖外围的沅江桃源段凌津滩电站至桃源县电站之间,发现25只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世界濒危的“国鸭”——中华秋沙鸭。其头上的冠羽非常显眼,蹲在一群斑嘴鸭中,更显“高富帅”。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国特有的稀有鸟类。
另外,调查小组分别在采桑湖、丁字堤发现2只东方白鹳、3只白头鹤;在采桑湖、白泥湖、湘江航道发现了12只黑鹳。这些鸟类同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
[NextPage]中华秋沙鸭。图/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
观鸟指南
冬季洞庭湖观鸟最佳地点:采桑湖、大西湖、小西湖。装备:双筒望远镜。
鸟类:大、小西湖常见的鸟类有小白额雁、白额雁、豆雁、银鸥和普通鸬鹚等。如果运气好一点,或许能看到白鹤、黑鹳、东方白鹳。人品爆棚的话,可偶遇卷羽鹈鹕。
分析外围湖群湿地环境有待修复
此次环洞庭湖调查是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水鸟调查的一部分。2004年,WWF与国家林业局组织了第一次调查。十多年过去,长江中下游湿地群的变化也可从水鸟调查中看出端倪。
WWF长沙项目办公室主任蒋勇认为,洞庭湖外围湖群在特殊年份可能会成为某种水鸟生存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8年冬季多冰雪,采桑湖可看到的鸟非常少。后来一分析,(它们)都飞到外围去了,一个地方的食物已经不够吃。”姚毅介绍说,“完善的湖群可较好地分担水鸟的进食压力。”
3天来,外围湖群监测到的鸟数为10812只。其中,13日在黄盖湖发现的2000多只灰雁,是十年来首次在洞庭湖
监测到如此大数量的灰雁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的湿地网络意义就在于为迁徙的水鸟提供多重选择。”蒋勇说。
2014年7月,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当月25日的全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进会首次发布了该征求意见稿,并附带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行动计划将“百湖湿地修复”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对区域内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96个湖泊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到2016年,先期启动64个面积在1-1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53.6平方公里的湖泊的湿地修复工程,到2018年全部完成。
来源:红网
作者:钱烨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