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年久失修,木房屋早已开始朽烂、倾斜,成了危房
刘玲英给丈夫擦洗身体
红网新化站1月20日讯(通讯员 张计平 洪德诚 成时通)资水流经新化县城60公里,在一个叫石马塘的地方。在石马塘资水岸边的潘洋村一组,住着一个叫刘玲英的中年女子,她十年精心护理截痪丈夫的故事,经口口相传,成为方圆几十里的一种感动。
资水小渔民 在一次小小的意外中停止伐桨欢唱渔歌
新化县潘洋村是柘溪水库的水淹区,良田沃土被淹之后田瘠地少,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村。潘洋村一组的胡直光象所有的村民一样,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理念里,上山耕地下河捕鱼。很快,青年胡直光成了耕地的里手捕鱼的能人,很快就赢得了白溪镇汪家村姑娘刘玲英的芳心,最终结成连理。
婚后的胡直光除了耕地捕鱼,还会挤出时间帮妻子做些家务。一向乐观的胡直光有一个哼歌的习惯,一张嘴就是古韵渔歌新潮流行曲,那些“资水滩歌”“我不想说”被他演绎得水跃鱼欢。即使两个女儿出生后,在其中大女儿重度智障的情况下,胡直光都超越世俗礼教,始终对自家的四个女人(母亲妻子两个女儿)呵护有加,始终接纳自己生命里的苦累和欢乐。
农闲的时候,胡直光还会带上妻子女儿上船捕鱼,或在他的浆声水影里一起合唱渔歌,或在清风淡月里闲话里短家长,胡直光的愿望是陪妻子慢慢变老陪女儿慢慢长大,看着她们成家.并建一座新房屋。
2005年春,39岁的胡直光利用河浅农闲的时机开始修补渔船。一向认真的胡直光在忙着查看船体时,约一吨重的小木船突然滑动砸中了他的腰部。后经多方医治,花光了所有积蓄,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再坚持,回家卧床不起。医生说,截痪,目前的医疗技术治不好,等医疗技术好了,你再来。
刘玲英 弱女子的坚持和她的房屋一样风雨飘摇
刘玲英与丈夫同龄,胡直光截痪那年,刘玲英39岁。
大难临头,夫妻以离婚逃避的故事比比皆事。而刘玲英坚定地留了下来,她舍不得两个孩子,舍不得用整个青春年华与自己相守了20年的丈夫。
因为截痪丈夫和严重智障的大女儿,刘玲英完全不能外去,更不要说去广东等地打工了。
胡直光一家四口有3亩田土,因为没有男劳力,没有时间看牛,所以刘玲英只得改种杂粮,如玉米、黄豆、花生、红薯等,一年下来,也有2000元的纯收入。
2000元的年收入、乡亲的接济,着实让胡家的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所以,胡直光臀部深度创伤久未愈合,小女儿小学毕业后便缀学在家帮母亲看家做事。
17岁那年,懂事的小女儿为了赚钱,在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只身去了广东,在一家小厂做肥皂工,她赚的钱除了自身最基本的开销,全部寄回了家。说是全部,也抵不过家庭债务和胡直光的医疗费用。
胡家的房屋还是父母建造的木房屋。胡直光截痪后,他的兄弟主动放弃了继承权,建新房后搬了出去。由于年久失修,木房屋早已开始朽烂、倾斜,成了危房。刘玲英在亲邻的帮助下,用塑料布盖好破损木板,用木棒顶住倾斜屋柱。就靠着这样的遮盖、支撑,这座风雨飘摇的木屋终究没有倒下。正象胡家,有了刘玲英的倾力支撑,再贫困家还在。
对房屋,刘玲英没有太多的痛,她倒是心痛自己截痪的丈夫、智障的大女儿,更让她心痛的是17岁孤身外去打工今年也只有19岁的小女儿,她痛小女儿孤身一人的无助、省吃俭用的无奈,甚至莫名担心她出意外。
十载春秋,胡直光的豪情不再,慢慢不再唱歌。常常,一家三口在山村宁静的夜晚,隔窗听资水的流淌,听那些恣意涌动的渔歌。
对话刘玲英 她的心愿是陪丈夫慢慢变老
问:天天那样忙,你累不累。
答:不累呢,过去了就不累了。
问: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你想过飞走吗?
答:没想过。我想得最多的是丈夫和两个女儿,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问:在试婚、离婚和相守中,你如何解读爱情?
答:不懂呢。爱情哪是我能懂的。如果一定要我说,过日子就是爱情吧。
问:你的房子倒塌是迟早的事,你怕不怕?
答:怕啊。不过,还没到倒塌的时候,怕什么哟。
问:每一个人有很多心愿的,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答:我确实有很多心愿,最大的心愿是陪着丈夫慢慢变老。
采访手记:刘玲英说着说着就流泪,十年也没能将她的泪流干。相对而言,胡直光不流泪,他只有在妻子帮他翻身、换药、擦洗的时候有叹息,他只有在大女儿的傻笑里有凝固的惆怅。万年资水从胡直光屋前经过,将岁月的惆怅、历史的烟云一点点沉淀,或带去大海遁入空门,唯独没有顾及胡家酸苦无常。
来源:红网
作者:张计平 洪德诚 成时通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