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 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来源:红网 作者:廖秋萍 张潘 编辑:王津 2015-01-28 09:25:58
时刻新闻
—分享—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路通了,村美了,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先后4次深入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了解、指导建设扶贫工作。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到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调研时,与村里“五保”老人交谈(资料图)。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在“五保之家”,老人们正在看电视。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孩子们在新修的篮球场快乐地玩耍。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现在村里路也通了,山里的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赚钱的机会不比外面差。现在我还只是起步阶段,打算把规模扩大到300只,好好干一场。”27岁的何卫在自家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喂养山羊。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团坡村公路修建变迁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通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54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新(改)建。

扶贫攻坚扎实有效慈利县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组图)

目前,团坡村基本产业发展得到明显提升。

  红网张家界站1月28日讯(分站记者 廖秋萍 张潘)“一镇一乡六村”高山中的交通枢纽连通、温馨舒适的五保户之家、规格标准的集体苗木基地、初具规模的烤烟蔬菜产业区……经过市政府办两年来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昔日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原始的“贫困村”——慈利县零阳镇团坡村已悄然迎来幸福“转身”,村容面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如今的团坡村正朝着“富裕团坡”的目标阔步前行。

  扶贫攻坚“精准对焦” 深入群众摸清底数

  团坡村属边远高寒山区,过去,由于人多地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小孩留守,全村16个村民小组,202户,726人,有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352人,饮水困难人口达600余人。主要以生产烤烟、玉米、水稻为主,交通问题、人畜饮水问题、农业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严重制约着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1866元。

  “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抢抓进度,狠抓落实,尽心竭力把团坡村的建设扶贫工作抓实抓好。”2013年6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到团坡村调研时要求。

  团坡村既是市政府办2013—2014年建设扶贫联系村,也是许显辉的建设扶贫联系点。2013年2月,市政府办建扶工作组进驻团坡村后,多次召开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

  村小学前公路建设需占十二组村民胡开义的肥沃责任田,他知晓情况后,主动将土地调到边远交通不便的瘦地;道路硬化缺水,村老支部书记何记初不记自己鱼塘鱼苗的损失将水提供给道路硬化施工供水……解决团坡村交通问题成为建扶工作组的首要任务,这也是该村脱贫的根源。在修建公路的过程中,除了相关部门为高标准建设道路谋划把关外,沿线所占山林土地,村民们都无偿提供,为了村里的建设,村民们无怨无悔。

  通过建扶工作组的努力,已修建乡村公路31.4公里。其中:新修宽4.5米碎石路面村组公路21公里,硬化宽5米乡村公路8.2公里,乡村道路新建安保设施10.4公里,修桥梁2座,连通了“一镇一乡六村”高山中的交通枢纽,解决了全村境内历史以来道路交通条件差、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现如今,村中已有6户村民家中购买了私家车,90%的村民家中购置了摩托车。

  扶贫攻坚“敢啃硬骨头” 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头

  2013年,许显辉第一次到团坡村调研时曾说过:“团坡村贫困程度很深,把这样的一个硬骨头,交给市长,落实到市政府办公室,这是对的,是真正的大事,我们要齐心协力地干!”两年来,许显辉把团坡村作为自己联系“三农”、“抓五联解难题”、“四走四问四解”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桥梁和主要内容,4次实地调研,逐一解决建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着“难啃”的硬骨头,建扶工作组从未退缩。扶持手有残疾而又有种植经验的胡开金发展烤烟、帮助年迈无劳动能力的熊云焕买牛、为整个团坡村制定“山顶烤烟、山腰林果、山下蔬菜”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详细的中长远规划……工作组同村支两委、广大村民一道,按照团坡两年建设扶贫工作规划,同心同德,抢抓机遇,着力村级组织阵地系统配套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和“五基”建设,全面扶贫攻坚。

  除了路,让村民脱贫也是建扶组的一块“心病”,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77岁的何克庆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只有两间土砖房,因为穷,36岁的儿子至今还未成家,而现在,通过后盾单位“一对一”帮扶以及危房改造等政策的帮助下,何克庆已住上新房。

  “除了帮我们住上了新房,还把我们家的饮水问题给解决了。现在只要拧一下水龙头就有水,不像以前要到山上去背水,很方便呐!”77岁的何克庆热情地将记者拉进屋内说,“要是两年前,做梦都不敢想象,真的很感谢政府,让我们的期盼成为了现实。”因为腿脚不便,何克庆以前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到离家一公里山坡上的水井里背水喝,一天起码要跑两三回。说起家里的变化,何克庆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何克庆,他只是团坡村启动整村建设扶贫工作的受益者之一。两年前,像何克庆这样的贫困户在团坡有93户。据统计,目前全村贫困农户已由93户减少到35户,2014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比2012年增长1834元,增长98.28%。

  在扶贫工作中,工作组还坚持把办实事作为第一要务,市政府领导对扶贫工作亲自抓、具体促,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也通过捐款、捐物等不同形式主动参与进来,驻村蹲点帮扶的工作人员更是把群众的冷暖、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情,积极帮助解决,真正将老百姓的事装在心头。

  “这里是厨房,这是睡觉的,还有电视……”62岁的何善清老人自搬进村里的“五保之家”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带人参观他的新家。

  为了帮助村里“五保”老人晚年老有所居、老有所乐,工作组还投资40多万元新修了300平方米“五保之家”。“五保之家”共8套,每套拥有“一室一居一厨一卫一菜园”的生活功能,并为每户五保老人统一添置了铺睡、家具、彩电以及所需日用品。2014年5月19日,8户五保老人已全部迁居入住。

  扶贫攻坚“齐抓共建” 团坡村迎来幸福转身

  铺设饮水管道,修建了119个水窖,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建成移动网络通信基站、危房改造及居民点……建扶工作组结合团坡村实际,积极、主动在抓好通路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班子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团坡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根据团坡高山地势的优势,建扶工作组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建扶工作的重点,投入50万元调整产业结构,激励46户农户发展烤烟400亩,引导90户农户发展高山蔬菜三季100亩,帮助140户农户养牛、羊、猪……现在团坡村,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何卫,27岁,2013年前,他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打工,听父亲说村里在建扶组的帮助下越来越好,便决定辞职回家干养殖。“现在村里路也通了,山里的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赚钱的机会不比外面差。现在我还只是起步阶段,打算把规模扩大到300只,好好干一场。”在自家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何卫说道,“等养殖步入正轨后,我还想让村民们也跟着我一起干,让他们也一起脱贫致富。”

  两年来,经过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工作,市政府办本轮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农业经济得到深入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和谐团坡、生态团坡、文明团坡、美丽团坡”的创建目标基本实现。

  “两年的建设扶贫工作给团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村支两委一定带领团坡村人民把'和谐团坡、生态团坡、文明团坡、美丽团坡、富裕团坡'的'团坡梦'建设得更加美满,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慈利县零阳镇党委书记钟佳君说道。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发展思路,2014年团坡村还启动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预计人均纯收入增长25%以上,达到3700元;2015—2016年全面推进,人均纯收入增长30%以上。具体项目有延季蔬菜产业、烤烟产业、中药材产业、茶叶产业等。

  市政府办建扶工作组的进驻让团坡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改善,而基础设施的改善又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而村民们求发展的精神以及勤劳致富的行动又改变着整个团坡村。团坡村建设扶贫的成果不仅是市政府办建扶工作组、各级各部门、村支两委的“注入”结果,也是团坡人民共同努力“求上”的结果,昔日穷山僻壤的山村变成了零阳镇西北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精准发力、敢打硬仗、依靠群众、齐抓共建、强化保障。”这既是团坡村建扶工作经验,也是探索出的一种建扶模式,更是全市建设扶贫的一个缩影。

来源:红网

作者:廖秋萍 张潘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1/28/407879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