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由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主办,与清华复旦等高校合作,带领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社会创新、艺术创作课题,旨在为全球华人高中生,提供一个团队合作、钻研思考的平台。
彭浩东是韶山人,彭诗瑶是岳阳人,同为17岁的她们都是湖南师大附中学生,针对比赛设定内容,她们创办了“BE•存在工作室”,并进行“中学生创办工作室的可行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小”的相关课题研究,勇闯挑战赛。
在彭浩东的专业介绍中,“BE•存在工作室”是一个以设计为核心的工作室,是一个分享同龄人的原创平台,是艺术创作的展示窗口。它有创意项目及产品,组织举办展览、沙龙等艺术交流活动……在彭浩东和彭诗瑶的眼里,“BE”既是“存在”的意思,也是“成为”的意思。既属于BE工作室的“存在”,也是为了美化同龄人的中学生活,并因此深入研究中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力。她们创建了微信订阅号BEeverywhere,设置了Beseen(看到)、Benew(创新)、Beinspired(鼓励)、Beshared(共享)等栏目,分享工作室和同龄人的设计、绘画、摄影、文学创作等。
“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学生的投稿信息,我们很惊讶同龄人能创造如此成熟的艺术创作。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的栏目。”一聊起工作室,现在身在温哥华彭浩东就兴奋不已。现在,“BE•存在工作室”每天都会处理来自国内各中学社团组织、温哥华所在学校的校园周边设计,宣传短片制作,概念海报设计,杂志设计,乐队专辑设计等,还有来自社会机构的活动设计需求。“我们希望收到更多的投稿,也希望更多专业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彭浩东说。
我们了解到,当“哈佛ChinaThinksBing”微信订阅号上推出参赛团队“BE”时,其积极向上的立意,活泼多样的形式,奋发进取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立刻引发人们关注与支持,纷纷点赞。彭浩东与彭诗瑶,正在通过参加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展示着湖南中学生的风采,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更强的青年行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江枫 左成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