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没有专业的人怎么做专业的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2015-02-05 09:53:5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近日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刘维林透露,目前北京拿到国家认证的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人只有1000多人,而市场上主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家政员还有12万人,都没有接受过职业化培训。而本报记者近期也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人才短板确已成为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本报记者王宇)

  【苦衷】3名服务人员每天像打仗

  1月26日,在青海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到了中午12点,前来居委会二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的老人已有十几位。这是整个西宁市目前条件最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30余平米的场地,装修豪华,还配备了沙发、棋牌、按摩椅等设备。让社区书记代素英苦恼的则是人手。她告诉记者,中心从2013年6月运行至今,只有4个工作人员,包括两名政府代办员,一名社区委员,还有一位食堂师傅。

  根据当初的设想,服务中心应该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维权、精神慰藉等七大类服务,但代素英坦言,由于人手缺乏,这些服务并不能落实到位。“每天要接待40位老人就餐和休闲娱乐,还要提供送餐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一个电话打来,我们就要上门,大师傅只负责做饭,真正的服务人员只有三名,每天的工作都像在打仗。”她说。如果想扩充人手也并非易事,“食堂的微利仅够付厨师的工资,另外3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政府已经补贴,要再请人,社区根本无力承担”。

  【苦恼】上门服务质量不敢恭维

  为了解决人手问题,目前很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的社区,主要依靠签约的助老员提供服务。上海市从2009年就开始推行这种模式,一些满足条件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助老员上门服务。但对于服务质量,不少老人颇有微词。黄浦区金陵东路老城厢85岁的独居老人李明霞(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自2011年以来,除节假日外,每天都会有助老员上门为李明霞提供1个小时的服务。在她的印象中,助老员的最大特征就是“快”——擦桌子、拖地板、洗衣服,各种服务即刻完成。到了月底,助老员就会“迫不及待”地喊李明霞拿图章把服务手册的记录栏盖满。李明霞甚至没有抱怨的权利,助老员一句“反正你又不出钱”让她无言以对。据记者了解,在李明霞生活的街道,有约500位老人享受类似的养老服务,但老人们大多只会要助老员做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像搓澡、按摩这类稍微“高级”一点的要求,很少有人提及。至于那些“温暖人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有老人打趣说“只在电视上看到过”。

  【经验】利用资源优势人尽其用

  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并不现实。不过,被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源地”的辽宁大连市中山公园街道,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早在2002年,时任中山公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蔡晶萌生了让下岗女工照顾老人的设想。当年9月,全国首家社区居家养老院在这里成立,最开始由经过培训的13名下岗职工照顾17位孤寡老人,并实行星级养护员制度。这一模式随后大受欢迎,到2011年最鼎盛时,养护员达到300人,服务老人达340人。

  2014年12月底,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五星级养护员刘振美,45岁的她成为护理员已9年。上午8点,她来到80岁的刘桂英家中,一边搞卫生,一边和刘桂英聊天。10点,刘振美把衣服放入洗衣机,然后进厨房做饭。期间,刘桂英要起床,刘振美赶紧上前搀扶,其专业的步骤要归功于平时的培训。记者了解到,服务中心每年都请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护理专业和大连医科大学护理系的老师来培训护理员,包括如何为老人洗澡、翻身、清洗口腔甚至输氧等内容。

  【出路】提高待遇引进社会力量

  据蔡晶介绍,现在中山公园街道养老中心的护工已从最鼎盛时的300人稳定到了76人,这主要是养护员大多是“4050”下岗人员,因年龄原因,他们能留在这个行业的只减不增。另外,曾经的财政补助政策现已取消,养护员收入相应减少,缺乏吸引力。

  蔡晶认为,要解决人手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补助,“我向政府反映过多次,暂时还没得到回应”。此外,还得借助外力。据介绍,中山公园街道已于去年11月与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街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场所,公司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资源和人才,与我们自身的上门服务相结合,真正将为老服务做到位。”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