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春运的人山人海相比,昨日的长沙火车站候车室显得有些空旷。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实习生 余劭劼 摄影报道
首席记者 吴鑫矾
“无论是行程上还是舒适度上,今年都是我过的最不拥挤的一个春节。”昨日中午1时许,李猛坐在长沙南站候车厅里,用iPad上网给友人发了条信息报平安,身边一个简单的包便是他的所有行李。两个小时前,他从老家花明楼坐车走长韶娄高速抵达汽车西站,再换乘地铁到达长沙高铁站,随后他将坐上G1356次动车组返回上海。“年前就在网上买好了往返车票,现在高铁5个半小时就能到上海,换做五年前,春运高峰期,光在长沙排队买票都要几个小时。”
1954年,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官方通告中,从这一年春天开始,春运的历史已走过61载。今年春运,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4100万人次,是史上客流量最大的一年。然而,随着运力增加、出行多元及购票简易,今年已见不到当年农民工背着多个蛇皮袋一路狂奔的景象,更多的旅客是携带一个小包,候车时要么玩游戏、要么听歌、要么上网。“从运输服务水平来看,2015年春运可能成为一个拐点。”交通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列格说,虽然客流量未来仍会呈增长趋势,但从春运条件、管理、售票、出行方式等方面来看,春运的运输服务水平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以后的形势只会越来越好。
运力
客流量史上最大,增开列车史上最多
25日是春节后上班首日,在长沙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李先生被安排临时到武汉出趟差。“春运是出行高峰期,我当时寻思这车票肯定买不到。”李先生说,“一查询后才发现,长沙到武汉的高铁就有60余趟,可以随时买票出发。”
春运,自1954年首次出现,就意味着一次人口大规模迁徙。在那一年,春运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日90万人次。61年过去,春运已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在40天的时间里,今年全国有28.07亿人次的人口流动(不含公交和出租车)。
今年春运期间,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4100万人次,日均100万人次,是史上客流量最大的一年。“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加,运力成为旅客顺利出行的关键。”广铁集团客运处处长陈建平说,“近年来突飞猛进的高铁建设,让铁路运力不断增加。”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这是广铁集团管内的首条高铁,也让长沙人首次感受到了贴地飞行的感觉。“今年春运,高铁运力占春运总运力的55%左右,成了春运的主力军。”陈建平说,仅仅6年的时间里,广铁集团管内的高铁数量达到了10条,高铁运营里程近3000公里。
上世纪80年代起,探亲流和学生流开始在春运期间双重叠加,图定旅客列车开始吃紧。1984年起,铁路开始开行春运临客。“而在今年春运40天,我们计划增开旅客列车3713对,平均每天增开一百余对,是春运史上增开列车最多、运能最大的一年。”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方式
高铁成为主力,高速、航空齐上阵
去年底,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动脉在长沙形成高铁十字。今年春运期间,从长沙南坐高铁可直达16个省市区和9个省内市州。
“两条高铁对长沙春运的改变立竿见影。”长沙火车南站相关负责人说,从客流量来看,长沙火车站预计发送130.5万人次,同比减少37.17万人次,下降22.17%。而长沙火车南站将预计发送205万人次,同比增加75.98万人次,增长59.89%。
“今年,高铁客运量首次占到总客运量的五成以上,真正成为春运主力。”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10年春运,高铁旅客发送量仅占总客流量的23.7%,2011年上升到35.9%,2012年为40.4%,2013年为41%,2014年为45%。而今年春运,高铁客流量首次占到五成以上,预计发送旅客2211万人次。
“除了高铁,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也分流了客源。”有着30年驾龄的大巴司机李守训说,“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运是1982年,当时除了绿皮车就是长途汽车,运力十分有限,没几个人有私家车,线路也是仅有的几条省道,旅客都是挤汽车站的中巴,高峰期都得调用机关、企业和部分社会运力来解决出行问题。”
“你看今年春运,汽车站大多数线路的车票可以随到随买。”李守训说,“现在高速公路形成了网络,而且节假日还免费通行,有条件的都自驾回家了。”
去年年底,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70万辆,今年将迈入200万辆大关,私家车成了家庭的标配。同时,如今湖南省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493公里,覆盖全省14个市州,加上春节长假高速公路实施免费政策,不少有车一族都选择开车回家过年。根据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在今年春节长假7天免费期间,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达838.1万台次,共免通行费3.45亿元。
此外,长沙的航空网络也更加完善。去年,长沙先后开通直达法兰克福、洛杉矶的洲际航线,在欧洲、北美洲的长沙人可直飞长沙回家过年。市民黄女士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就回家过年了,初四,又从长沙直飞美国,没有了中转时间,旅途变得更加轻松。
预计今年春运期间,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217万人次,将比2014年同期增长10%以上。
舒适度
怎样快捷怎样走,怎样舒适怎样走
“当时的春运,唯一的想法就是回家。”谈及春运,市民苏先生对人生中的首次经历还记忆犹新,“当时是90年代,我在武汉读大学,先从学校坐公交车到武昌火车站,坐晚上10时的K249次,要次日凌晨5时才能到长沙。之后再坐公交到长沙的汽车东站,换乘中巴车返回浏阳老家。每次回家,都是一身臭汗,痛苦的回忆。”
“当时就一条京广线,坐的都是绿皮车,车厢内弥漫着脚臭味、尿臊味,车厢里人密密麻麻,像煮饺子一样,不用扶也不会倒。”苏先生说,“5个人挤一张三人座是常事,就连上个厕所都发现过道无从下脚。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了,就钻到座位底下躺一会,但更多的时候是连座位底下都躺满了人。”
如今,春运从单一的绿皮车,到高铁、飞机、高速公路等集体上阵,春运不再是成千上万人在火车站排队进站的场景,旅客在选择回家路时,考虑更多的是哪条线路更舒适、快捷。
“去年是坐飞机回来的,今年高铁通了,上海到长沙只要5个半小时,我就选择了高铁。”在上海打了10年工的李猛说,“以前回来都只敢坐普通列车的硬座,要是收入还不错就犒劳一下自己坐个卧铺,现在生活好了,回家的车费还是掏得起的,基本上都选择高铁和飞机。”
“现在都是首选高铁,再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怎样快捷、舒心怎样走。”24日从吉首返回长沙的陈先生说,“当天家人先开车载着他从吉首走高速到怀化,他再坐高铁从怀化南抵达长沙南,随后坐地铁回到河西,最后转乘公交车到家,全程不到4个小时。而去年春运,他只能坐大巴走高速,路上就堵了7个多小时。”
便利
七成人买票足不出户,春节出国游成新时尚
“以往春运,买票比坐车还累。”常德人杨常贵在深圳打工已经有十年,每当春运,一张回家的票便成了他心中的大石头。“常常是下工以后就跑到车站去排队,每个窗口都排出了售票大厅,来得晚的人都是带着凳子甚至是被子,排队奋战一宿。”
“今年来回的票都是手机上买的,下了工在宿舍里拿着手机一刷,手指点几下就买到了。”杨常贵说,“还有另外五个老乡也是我用手机在网上一起预订的。如今厂里已没有人到现场去排队购票了。”
从2011年年底开始,全国铁路“Z”字头、“T”字头列车先后实行互联网售票。“2012年,窗口购票还占44%,网上购票只有11.9%。而今年,在节前发送的2177万张车票中,网上购票就占到总数的71%。”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旅客足不出户、手机一点便完成春运购票过程,从通宵排队到手指一点,旅客在购票中的舒适度就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以往春运都想着回家,今年买票方便了,我们一家三口在春节前就飞到泰国去度了个假。”市民王女士说,“如今购票越来越简单方便,人们在春运出行时更加关注出行方式的舒适度,甚至是目的地是否合口味。”
今年春运期间,长沙黄花机场的国际地区加班包机将超过400架次,不少市民春运“飞”的方向不是“回家”,而是“离家”。华天国旅负责人介绍,随着长沙国际航空网络的完善,今年出境过年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两倍,出境游的线路和活动也增加不少,给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对话专家
交通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列格:
春运进入一个新阶段
运力之间接驳还需完善
“相比以往,今年春运好了太多。”胡列格说,“运输条件更舒适,春运管理更人性,售票渠道更智能,出行方式更多元。”
“今年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少了很多,铁路客票预售期延长,人们买不到今天的票,还可以买明天的。”胡列格说,“虽然春运的客流量在增加,但从今年提供的春运运输服务水平来看,确实是上了一大步,春运将进入一个拐点,进入一个新阶段。舒适、安全、快捷将是人们对春运的要求,人们会更加期盼路上时间更省、假日时间更长。”
“从目前来看,春运各种运力与城市、农村客运的接驳还需要更进一步。”胡列格说,“比如高铁站,离市区有一段距离,以往春运下高铁都是挤公交或者排队坐的士,不少市民觉得麻烦。今年春运,市民坐地铁就能直达高铁站,这样就更加方便。”
喜闻春运现“拐点”
长沙晚报记者 彭红丹
61年前,春运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铁道部的工作记录中;上世纪80年代起,《人民日报》开始把“春运”作为特定名词,用于一年一度的人口大流动;而今年,2015年,“拐点”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对春运报道的定位里!
2015年,对春运来说,对于这场地球上一年一度的最大人口流动来说,真的是一个转折吗?
那些一票难求时抱着被褥排队的场景,那些上车时需要武警战士用人墙隔出的狭窄通道,那些永远人山人海的候车坪,那些几无立锥之地的车上时间,真的从此成为过去了吗?
2015年,我们站在长沙这个中部城市,以一个小小的视角切入,惊喜地发现,无论是高铁黄金十字的形成,还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对接,无论是从人口流出大省的省会节后春运运输数据,还是从每个个体对春运舒适度的切身体会,巨大的变化已经产生。这个变化,通过渐渐的量变积累,特别是随着近五年现代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终于达到了质变的瞬间,春运“拐点”:你来了!
中国的巨变让世界惊叹,春运的拐点即为一个缩影!
铁路春运大事记
1954年
首次明确春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
1976年
铁道部通知中,第一次出现“春节旅客运输工作”的提法。
1997年至2003年
客流继续增长,铁路部门以三套梯次运力方案应对日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
2007年
动车组列车加入春运行列。
2010年
长沙迎来首个有高铁的春运。
2013年
京广高铁亮相春运,长沙前往北京、广州方向基本告别春运难题。
2015年
沪昆高铁首次亮相长沙春运,京广、沪昆组成的高铁十字架使长沙人回家更加方便。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彭红丹
编辑:申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