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国防科大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组织学员赴长沙雷锋纪念馆参观,向雷锋塑像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学员在“知雷锋、学雷锋”中感悟雷锋精神、弘扬优良传统。
欧阳登轶 苏保华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3月4日讯(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张喆 黄伟)“10年前,我是你们援助的‘海星’;今天,我想加入你们,帮助更多的‘海星’……”今天,一位年轻人拄拐来到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流着热泪送来了一份申请书和爱心捐款。
他叫陈实,10年前,是该校“海星计划”支持的第一批受益孤残儿童之一。10年后,在深圳某动漫设计公司担任业务总监的他终于如愿成为 “海星计划”的“编外”成员。
据统计,10年来,“海星计划”救助团队已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数千人,助养对象由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扩展到长沙市第一、二社会福利院,森宇、晨光、万事佳等数十个孤残儿童社区服务中心,平均每年筹集善款20余万元,累计助养孤残儿童数万人。
2005年,6名国防科大学员怀着“为孤残儿童做一点事”的朴实想法,与长沙市彩虹孤残儿童服务中心启动了“手拉手”海星助养计划。
长沙市社会福利院、长沙市残疾人医疗康复中心……不少学员牺牲休息时间来到这些机构学习取经,不厌其烦地当起了孤残儿童们的课外辅导员、知心哥哥姐姐。10年来,点点滴滴的努力焐热了无数自卑自闭的童心。
为使“海星计划”持续进行,他们自发形成了“真情不断线,关爱续前缘”的“五个一”制度:入伍第一课,请学员旅领导给新学员介绍“海星计划”,让孝亲爱幼的传统薪火相传;新学期第一个党日,组织新学员到服务中心举行助养仪式;学员与每一名助养对象签一份协议,定期书信沟通了解情况;每周派学员代表到服务中心看望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服务;毕业前集体到服务中心举行助养接力仪式,真情话别。
如今,在“海星计划”的接力助养下,孤残儿童大多都能自食其力,有的甚至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就业后也加入“海星计划”。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小雷 张喆 黄伟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