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开慧镇葛家山村乐和大院食育工坊,村上长者在教村民使用织布机,传承传统文化。曾诗怡 摄
红网长沙县站3月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李文婧)“下雨了,快把雨棚搭起来,莫影响晚上的活动。”在开慧镇葛家山村樟树组互助会会长黄丁一的吆喝下,村民麻利地搭好雨棚,挂好彩灯。这场由全组组员募集资金、自己策划的元宵节篝火晚会昨日在春寒料峭的夜晚火热展开。
“像这样的文化活动,现在我们葛家山村每个小组都可以拿出一台。”作为当晚的观众,葛家山村支部书记汤长顺看得直乐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葛家山村坚持项目引进,落实基层民主,成为了村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项目引进改善居住环境
走在清新美丽的斯洛特湖边,欣赏湖中回廊曲折,岸边绿树成荫,近处平静的湖水波光荡漾,远处青山含黛翠意甚浓,让人流连忘返。从“板仓小镇建设开发项目”进驻以来,葛家山村实现了美丽变化。
引进食泰物流、湖南汉硕国际管理学院,争取开慧镇中心幼儿园、文化站、敬老院以及卫生院建设,项目进驻促进了葛家山村的发展。
与此同时,葛家山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还对全村的组级道路进行了硬化和亮化。实行垃圾不出户,打造绿色清洁的生活环境,让老百姓享受到舒适的生活品质。
“村里1112户,户户可以开车去,60%是水泥路,其余的也修成了生态路。”汤长顺告诉记者。
基层民主激发村民积极性
“大事政府管,小事村组办,私事自己做”,在葛家山村,村级事务“三事分流”、“民主议事”被编成歌谣传唱,村民们自主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项目建设之所以这么顺利,也得益于能够充分实行基层民主。”汤长顺表示。
“164项村级事务,光靠几个村干部,做不了、做不好、也做不到位。”汤长顺拿着一份村级日常事务三事分流清单说,通过镇党委政府牵头,村支两委具体统筹,召开乐和联席会,将涉农公共事务按照公私、大小特点进行梳理分类,分出70项交给组级互助会负责。此外,葛家山村还确定了长沙县第一个村组“三事分流”细则。
“杨梅组要修缮水塘,需要3万元,申请到资金只有1.5万元,村民们一商量,小事组上办,修缮水塘也是自己受益,组上每个人就出1000元。自己出工将水塘修缮好了。”葛家山村社工李柳英告诉记者,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意识,自愿参加村级日常事务管理与维护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开展道德讲堂弘扬传统礼仪
谢淑球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她在葛家山村开设道德讲堂,为村民们讲授传统礼仪知识。“村民们有这个需求,我也乐意教。”谢淑球告诉记者,村上每年在寒暑假举办学生道德礼仪培训班,并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训。
与谢淑球一样,村上的文艺骨干张东乐老人也在教村民学习二胡。如今,在葛家山村像这样的乡村文艺骨干都活跃起来,村上的文艺娱乐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通过开设道德讲堂、学习传统礼仪、念诵文化经典、开展文体活动、进行生态教育,葛家山村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复苏。
国学堂、乐和堂、食育工坊、爱心书屋……农家屋里拜孔子,山水田间修礼仪,葛家山村在不破坏山水环境的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借助开慧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葛家山村浓厚的文化气息,“乐和人家”应运而生。
“如今的葛家山,环境大改变,文艺活动丰富了,人心也齐了。接下来,我们要把风景变成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长沙市的后花园,向'全国文明村'看齐。”汤长顺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婧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