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潢来到病房询问刚做完手术的病人恢复情况。
在手术室,胡国潢(左二)正集中精力给病人做手术。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匡春林 通讯员 刘迎春
2013年8月,湘雅医院著名普外科专家胡国潢教授主动“下嫁”到长沙市第四医院,担任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这事曾在称为“胡国潢现象”在长沙医疗行业引发争议。
18个月后,曾经的争议归向一个共同的结论:随着胡国潢的“加盟”,包括胰头癌在内的高难度手术均顺利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开展,也使该院在肝胆胰、胃肠、乳腺、甲状腺、疝等普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省部级医院名医为何甘愿到市级医院?“胡国潢现象”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记者连日来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次引进:带动一所医院观念的更新
“这其实是一次改革。”昨日,当长沙市第四医院院长段晓明回头看“胡国潢现象”时,他深有感触地说。
人才引进,对不少单位早已习以为常的方式,在2013年的市第四医院却是“第一次”。
2013年前,无论是年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规模最小、硬件不够硬的该院在长沙市属5个综合医院中排名一直居末,而更滞后的是,全院的思想观念也止步不前。
“突出重围还是听之任之,公开招聘普外科主任,正处在医院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段晓明回忆,当时,市第四医院的生存状态可谓“夹缝中求生存”:前有省部级医院,他们既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又有人才济济的队伍,还有叫得响的声誉,“人满为患”几乎是常态;而比市第四医院“低”一级的县级医院,医疗硬件并不差,而因地域、政策等优势,这些医院也成为当地居民看常见病的“首选”。
“当时,医院500张病床从未住满过,可见医院生存的尴尬。”段晓明说,当时,医院全院班子成员颇有危机感,医院要生存、发展,就要大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新途径,走一条有市第四医院特色的发展道路。“引进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办法管理医院”、“硬件不足管理补,技术不足服务补”等均被写入医院治院理念和思路中。
此前,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全成本经济核算、双向转诊等措施的推行,长沙市第四医院已在改革创新之路上起步,接下来的普外科主任缺位则为医院探索人才制度改革带来契机。
一个人才:首吃螃蟹打破人才引进旧态
“医院要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品牌学科,而打造优势学科、品牌学科的关键在于优秀的领军人才,其必须兼具精尖的业务能力、很强的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协调各方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这成为当时长沙市第四医院班子成员的共识。
“内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胜任,就从外引进!”2013年,普外科主任一职空缺后不久,医院历史上首个外聘学科主任招聘启事出现在某知名行业报纸上。
两天后,胡国潢进入了医院班子成员的视野。这位知名教授已在湘雅医院普外科工作25年,拥有博士学历,是医院普外科难得一遇的“外援”首选。
段晓明说,引进胡国潢,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良好口碑和高超技艺,更希望将他“湘雅名医”的爱岗敬业精神带至医院,通过他的传帮带,为医院培养出一批优秀医生;通过他的综合能力,为医院打造一个优秀团队,建设一个一流学科,积蓄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提升医院优势、品牌学科的建设动力。
长沙市第四医院在市级医院中这一“吃螃蟹”的举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力排各方阻力后,医院最终将胡国潢成功引进。
一个现象:“外援主任”打造全新品牌科室
从省部级医院到市级医院,这一人才倒流的现象,当时在业内也曾被称之为“胡国潢现象”。
而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这一现象喷发出的是巨大的正能量:胡国潢到市第四医院后,他平均每个月至少做60台手术,甚至最多1天做过7台手术,下手术台全身湿透是常态。
而对更多病人来说,市第四医院成为他们痊愈的新福地。记者连日来在该医院普外科看到,每日清晨7时30分许,普外科病房就早已来往人群络绎不绝,不少人是专门冲着胡教授来的。56岁的市民刘霞(化名)曾在胡国潢主刀下成功做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此后的术后复查,她听说胡国潢已经调至市第四医院后,她立即“追”至该院。
而对整个医院来说,以胡国潢为主导的“带动效应”也悄然成型:去年,该院普外科的业务量增加了34%,手术量增加逾两成,且没有一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发生;与以往相比,普外科的病种越来越多,大手术也越来越多,病房常常人满为患,病人以河西居民为主,扩充至周边,甚至远至湖北、江西、广西等地;普外科的发展不仅带动医院大外科发展,也带动检验、影像、超声、病理、麻醉等学科的发展。
“胡国潢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专家认为,其带来的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这说明,市级医院其实更需要高技术医疗人才的加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基层老百姓遇大病不用非得挤到大医院。而从深层次讲,这一现象其实折射出全市医疗系统未来人才战略的一种新趋势。
一个战略:提升医院学科整体水平
在公立医院改革未完成、政府投入补偿政策未到位之前,公立医院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建设自己优势和品牌学科。
意识到这一点并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同时,“胡国潢现象”如今已给长沙市第四医院带来了巨大社会效应:
——医院的科研工作踏上“快车道”:胡国潢擅长的肝胆胰外科得到市里认可,2014年申报了以普外科为主的消化病学,被评为2014年长沙重点学科,得到市政府资助30万元,以及院里配套60万元的经费支持;2014年,医院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市科技局等课题11项;在胡国潢督促指导下,2014年,该院医生张林博士连续发表两篇SCI论文,是医院标志性突破。
——年轻的医生们快速成长:在胡国潢高标准、严要求下,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医院获得一等奖,次年又斩获两个二等奖;2014年,仅有内科学硕士点的医院新增外科学硕士点,医院现拥有硕士生导师17位。
——先进的医疗理念“落户”:在胡国潢的主导下,医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医疗管理改革,首诊负责制、总住院医师会诊、三级医师查房、典型疑难病例讨论、术前术后病例讨论等制度在普外科全面落实。
一幅蓝图:将引进更多“外援”助力“名院梦”
去年下半年,在长沙市第四医院新外科楼顺利投入使用。之后,医院门急诊楼、住院楼改造维修项目也提上日程。同时,位于望城区大泽湖街道,规划总用地面积214.09亩、编制床位1500张的医院滨水新城院区建设也已稳步进行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沙市望城区和大河西的医疗服务中心。
经过多年改革创新,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长沙市第四医院,如今正朝“名医院”稳步迈进。
作为医院掌门人,段晓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根据医院“十二五”发展蓝图,医院今后将建成融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先进行列,成为长沙市医疗中心之一。
综合医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层次人才。早从2010年2月起,长沙市第四医院就明确了人才引进的岗位、遴选条件及包括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医院资助购房款等在内的待遇条件。段晓明介绍,多年来,医院不仅筑巢引来众多优秀人才加盟,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学科和薄弱学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接下来,医院还将参照引进胡国潢的成功经验,将医院多个临床科室主任职位对外公开招聘。
“让医院逐步成为河西老百姓的‘放心就医名院’,‘从此看病不过河’,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全院的梦想,这样的梦其实不再遥远。”胡国潢如是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