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了45万字,被称为“民工作家”的老常,也跻身其中就地摆了一个摊点。他卖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写的、自己掏钱印刷的书。
今日,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瑞郴接受采访时表示,湖南省作协也有不少民工作家,但老常自印的书在法律上是不允许公开售卖的,并建议老常多向杂志、报纸、网络投稿。
18岁开始走上打工路 饱尝民工心酸
老常本名常众伟,河南南阳人,操着一口带有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已经有不少白发,看起来不像80后。
18岁高中毕业,老常便南下广州打工。“刚出去那会满心期待,后来才慢慢发现,现实很残酷。”在广州东莞,老常做过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当过仓库仓管员,在工地打过小工……
民工的生活,辛苦不说,还得忍受别人的冷眼。东莞之后,老常又辗转来到北京,一线城市的高消费,同样存在的欠薪问题,不得不让老常再次选择离开。
2011年3月份,老常和工友应聘到天津远郊一家鞭炮厂做事。破旧的厂房、简陋的条件,让老常和工友们不得不担心薪酬问题。“要是碰到拖欠工资,又是白干一场。”第二天,老常和工友们提出辞工,没想到鞭炮厂老板当即给了带头的工友一记耳光。
老常记忆犹新,“民工的地位可想而知。”老常和工友从鞭炮厂走路回市区,身上仅有的两块钱就买了几个馒头。“一天一夜,走了一百多里,才从郊区走到了市区。”
民工生涯13年,让老常尝尽心酸。“有了这些体验,就会想要倾诉。”老常因此也产生了写书的想法。
写作关注民工生活 作品有自己的影子
“我现在只想找一份每天上班八小时,每个星期可以休息一天的工作,可以有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作品《漂在中国》中有这样一段对白。老常说,《漂在中国》写的就是民工这个群体,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老常希望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写作,至少让他觉得有尊严。
“每天上班八小时,每周休息一天”,就这样一份有尊严的工作,老常没有找到。2011年夏天,老常没有出去打工,而是在老家写作,半年时间,他的第一部作品《漂在中国》问世。
之后,老常一边打工一边写点东西,经常是利用空闲时间,窝在宿舍房间,用笔记本敲,就这样,16万字的《民工江湖》出炉。
2012年,老常的《民工江湖》开始在网上连载。“这一部作品相对来说,是我最满意的。”《民工江湖》的连载受到很多网友跟帖和关注,但老常更希望的是,能得到出版商的关注。
老常也尝试向出版社投过稿,有答应三个月后回复的,最后却不了了之。再者,也有出版社担心销量而没有接受。
老常也深知,他写的是民工这样一个群体,而不是什么能吸引眼球的话题。他在书的序言中这样阐述: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无病呻吟的造作,有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
自己写书自己售书 地摊卖出六千余本
这个春节,老常没有回老家过年。“假期游客多,正好卖点书。”
2014年,老常整理了三本作品,《漂在中国》、《民工江湖》和短篇小说集《小城遗梦》,超过45万字。没有出版社出版,老常只好自己出钱印刷、摆地摊出售。
在岳麓山脚下,游人如梭。不少商贩摆地摊卖吃的卖玩的,老常也弄了个摊点,摆上了自己写的书,手里举着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卖本人写的书”。《漂在中国》多摆了几本,《民工江湖》和《小城遗梦》只各摆了一本,老常说,这两本快卖完了,剩下的几本留作纪念,不卖了。自己摆摊,老常已经卖出了六千余本了。
不少路过的游客上前询问,有的看看就走了。老常也不怎么推销,他说,卖书不像卖别的,要看个人喜欢了。
路过的小孩子不小心将食物洒落在地摊上,老常蹲下身,用纸细心的擦干净。
老常说,没有刊号的书,不正规,剩下的几本自己留作纪念。他还是希望,自己的书能出版。今年,他还会继续未完成的作品《白水河传》。
省作协:老常自印书不能公开售卖
对此,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瑞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老常写书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他对于写作的坚持,想成为作家的身体力行证明他是个有"中国梦"的人。湖南省作家协会里也有民工作家,他们的经历、所站的角度往往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是作家群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是非常欢迎有才华的民工作家加入作协的。
但与此同时,想成为作家的梦想不应该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违背。老常自印的书并没有正规的刊号,在法律上是不允许公开售卖的,属于非法出版物。“我建议老常更多地向杂志、报纸、网络投稿,也有一些媒体有专门面向民工群体的版块,多尝试、多磨练,出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来源:红网
作者:张珍
编辑:周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