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站3月12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谢雨芬)“同学们,你们认为农民伯伯敬业的表现有哪些?”老师问。“虽然现在有了插秧机,可农民伯伯还是会亲自下田,仔细查看,我觉得这是敬业的表现。”学生答。3月10日上午,湘潭市和平小学四年级203班,一堂别开生面的德育课正在进行,班主任邓放芝手中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之一的《第一粒扣子》。
“习总书记说过,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全市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第一粒扣子”,去年10月,湘潭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活动,选用了适应各年级学生特点的系列读本《第一粒扣子》,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推广。
“这套读本以一个家庭游历祖国名川为线索,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潜移默化地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贯穿其中,很受学生欢迎。”邓放芝说,目前学校低、中、高年级各有一套读本,今年还准备续编,把内容进一步细化。
道德润物细无声。在雨湖区风车坪小学,同样可以感受到德育的力量。走进三年级225班教室,就像走进一个温暖的家,教室后墙是一幅幅名人警句,左边墙上挂着裱好的手抄报,可爱的绵羊窗花和“福”字是学生亲手制作……“寒假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了这些作业,大部分是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只是稍作指导。”班主任杨绎霖介绍,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施德育生活化,以实践养成为抓手,这是湘潭中小学校德育的不变主题。去年以来,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道德档案”、“道德评分”、“德育讲堂”、“经典诵读大赛”、“三爱三节”、“童心向党”、“我和国旗有个约会”、“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各县(市)区以学校、社区为依托,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
提到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湘潭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占据了一层楼的空间,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心理发泄室、心理测试室,分门别类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现在的高中生学业压力大,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释放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工作室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周晨介绍,她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合理释放压力,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为学生、老师甚至家长打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
目前,湘潭95%以上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市一中等11所学校被评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湘潭县一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德育无声胜有声,湘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在湘潭中小学校蔓延开来……
来源:红网
作者:谢雨芬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