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
3月20日,电视剧《大清相国》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
红网北京3月26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沈参)说起一代名相,诸葛亮、房玄龄、魏征、狄仁杰、王安石等名字堪称耳熟能详,但还有一位清朝名相陈廷敬的故事,却不大为人所熟知。如今这位“名相”的故事,即将登上电视荧幕。
3月20日,电视剧《大清相国》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剧以清朝名相陈廷敬的一生为主线,还原了一位为官清廉、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通过“反腐”这一核心关键词,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上结合得恰到好处。
该剧由强视传媒、中视传媒、皇城相府等机构联合打造,执掌《康熙王朝》等历史大剧的导演陈家林担纲此剧总导演和艺术指导,并拟定于2016年在央视播出。中南传媒副总经理龙博出席了当天的项目研讨会。
缘起
12年前开始筹备,影视图书齐开花
据强视传媒总裁游建鸣透露,这部剧的筹备开始于12年前。早在2003年底,游建鸣受皇城相府旅游集团相关领导之托,约请著名作家王跃文实地考察,将清代“名相”内阁大学士、五部尚书、左都御史陈廷敬生平故事创作成为电视剧。强视传媒及皇城相府多次组织专家学者研讨和论证该电视剧的立意及故事的发展线索。
2004年6月,强视传媒正式与王跃文签立编剧合约;该年年底,王跃文完成了30集剧本《大清相国》创作。2005年1月,该项目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立项。2013年,游建鸣邀请著名导演陈家林加盟该剧,陈家林导演力荐青年编剧宋晋川将《大清相国》原剧本进行扩充和再创作,2014年初再次通过广电总局立项公示。
在电视剧项目筹备期间,根据剧本改编的同名小说《大清相国》也开始进入图书市场,并获得了不俗成绩。
据悉,《大清相国》于2007年3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与王跃文商讨《大清相国》再版事宜,王跃文在初版基础上做了大量修改后授权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12年7月再版,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及政治要人广泛关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一年间,《大清相国》印刷29次,销售71万册。
在会后,中南传媒副总经理龙博表示对这个电视剧项目很看好,并表达了对此剧的投资意愿。他表示,希望通过投资该剧跨界发展,从而创造一种从新闻出版到版权交易并涵盖影视制作的全版权、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NextPage]风格
不走商业路线,希望叫好又叫座
一直以来,强视传媒制作的电视剧是收视的保障,2004年拍摄的《金粉世家》就获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赢。不过,游建鸣表示,《大清相国》不是走商业剧路线,而是呈现一位“儒官”如何来反腐的,“它不是商业剧题材,因为它涉及了方方面面,政治、文化、商业等等。剧本经过多次修改,筹备了12年,希望能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又能得到观众认可。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焰介绍,这部剧想塑造的是一个为人清正的官,一个为民做主的官,希望能够传递一种更高的审美情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曾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想这就是主流电视剧的方向,我们希望拍一部剧,能够既叫好又叫座,还能够给时代带来启示和引导。”
导演
减少风花雪月,呈现内心世界
执导过《努尔哈赤》《太平天国》《康熙王朝》等一系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导演陈家林,被业界称为“历史剧第一人”。在《大清相国》之前,他已经三年没有拍戏了,他说,现在的戏路有些看不懂了,“神仙啊,牛鬼蛇神啊,我看着也眼花缭乱,我原来那套也不吃香了。”
2013年底,陈家林接到游建鸣的邀请担任该剧的总导演和艺术总监,在看到剧本和人物后,陈家林很坚定地接下这部剧,并开始了漫长的准备过程,包括对剧本的重新打磨。陈家林透露,修改版剧本删掉了不少风花雪月的部分,以及鳌拜、索额图、明珠的大量斗争戏,“剧本改了两三遍,我们还会继续改,希望将陈廷敬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让台词往陈廷敬的内心世界里写一点。既要好的社会效益,又要好的收视率,如何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是我们需努力的方向。”
[NextPage]解读剧本
反腐是主线塑造清官好官德官
在《大清相国》一书里,原作者王跃文曾对陈廷敬有过几句概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导演陈家林坦言,这部剧的主角不同于现在的官场戏、宫斗戏,“虽然这些人物——顺治、康熙、鳌拜、索额图、明珠,都是以前拍过的,但这部剧有很大不同,《康熙王朝》是一部宫斗戏,是讲一个能驾驭全局的皇帝如何运筹帷幄,而这部剧更希望塑造一个全新的‘好官’形象。”
在他看来,陈廷敬与以往的“好官”有很大区别,“从落魄考生到被康熙评价为十全十美的文官,最终全身而退,他的经历和故事说明好官不等于傻官,不等于愣头青,好官得对这个社会和朝廷有全局认识。他是逐渐成熟的,后面还解读出为官的几个字:稳忍等狠隐。”
为了让这个“好官”立起来,编剧宋晋川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一番修改,通过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皇上微服私访杭州连环事等系列案件,来展现陈廷敬的故事,“在史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上,我们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态度,反腐是内容,重点方向是塑造一个古代官员的典范。”
“《大清相国》这个项目选题优、制作强、前途效果可观。”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副主任裴奕认为,《大清相国》与现在的党风建设和反腐败主题非常契合,对从政者不仅有警示规范的作用,同时也有榜样、引领的意义,题材非常有价值。“这个项目从原作者到出品方、制作方都是很强的团队,希望大家能共同奉献一个很好的作品。”
[NextPage]专家评论
符合时代主题,启示当代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文艺界的专家也纷纷就剧本与题材晒出了自己的观点。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副组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对这部剧的思想价值及艺术性给予极高的认可。在他看来,这部剧符合时代主题,“当反腐逐渐向深水区发展时,这部剧的出现,对当代有启示意义。一方面,他是官员反腐还是最高层反腐,且是儒生反腐,涵盖了知识分子与官员两个主题。另一方面,他触及腐败的最高层,对现实有警示作用。”
从剧本的艺术价值方面,李准认为这部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很集中,“虽然人物很多,但主要人物很集中,主要人物就是陈廷敬与康熙。通过陈廷敬与最大贪污分子作斗争,表现了他的不屈不挠和智慧魅力,而康熙对陈廷敬反腐的支持,也反映了一位皇帝的雅量及容忍。”
好官反腐,警示现实
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这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影视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点赞称,这部剧在讲述陈廷敬一生的同时,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这部剧的题材是讲一位好官,主题核心放在了反腐上,这正是今天这个社会需要的,作为历史,能够很好地警示现实。”
同时他也认为,导演陈家林的加入为这部剧的品质提供了更高保障,“相信这部剧,能够塑造出一个崭新的清官形象,给现实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可供学习的地方。”
[NextPage]定位清晰,传达了理想与信仰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对此剧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希望,他希望通过《大清相国》一剧可以传达一种理想之美、信仰之美。“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想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他的政治智慧很高,同时文人的气节与风骨的塑造很重要。对他办案过程中的勇气与智慧,内心的复杂与挣扎,都是不可缺的元素。”
此外,他也指出,剧本里塑造的陈廷敬人物形象很生动,找到了历史与现实极佳的契合点,“这部剧的定位很清晰,不是破案剧,也不是宫斗戏,核心问题就是塑造好这样一个清官形象。我们塑造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要有历史感,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揭示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对今日有所启示。”
以史实为依托,可看性十足
一直以来,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历史真实与戏剧性上常常难以平衡,而这部剧在此方面却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剧本的定位把握很正确。”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国指出,该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上结合得恰到好处。“这部剧所涉及的基本事件都是真实的,然后在真实基础上进行戏剧加工,历史的含量、分量和厚重感都非常好,然后以史实为依托,围绕着这位大清相国的命运,跌宕起伏,可看性十足。”
他认为,剧本采用案件式形式来展现,也增加了戏剧性。“剧本重点选择了陈廷敬一生的六件大事来讲述,像科考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等案件,在案件中写人物,随着六件事的逐一进行,将陈廷敬的智慧、文化、敢作敢为全部呈现出来。”
来源:红网
作者:沈参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