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飞毛腿”白高山:战火中他背刘伯承转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姚倩 编辑:康晓乔 2015-03-28 09:32:36
时刻新闻
—分享—

  (1909-1975)  湖北钟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国内革命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指导员、大队长、参谋长、武装部长,1955年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三级独立、三级解放勋章。  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记者 姚倩

  “父亲早年在战场上负过伤,后来行动一直不便,但直到刘伯承寄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父亲是在护送刘伯承转移时负伤的。”在白李军的印象中,父亲白高山从不叫苦,从不表功,一生保持着严谨的军人作风。在白高山的独生子白李军家中,白李军向记者讲述了他父亲生前的事迹。

  “飞毛腿”护送刘伯承

  1936年,刘伯承率军行进时遭到阻击,战斗机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在指挥战斗中,刘伯承被炸弹炸伤,倒在血泊中。当时,白高山在红二方面军担任营长,年轻又身手敏捷,被战友们称为“飞毛腿”。刘伯承受伤后,护送刘伯承转移的任务落在了“飞毛腿”白高山和战友们身上。

  当时处境艰难,既无马匹又无担架,白高山为刘伯承简单包扎了一下,背起刘伯承就走。一路上,要躲过敌人的埋伏,炸弹还不时在身边炸开。在经过敌人的封锁线时,白高山的腿被炮弹严重炸伤,无法再继续前进。为了不拖累大家,完成护送任务,他把护送刘伯承的任务交给战友,自己则选择留在危险的战场上。

  因伤势严重,再加上缺医少药,白高山的伤口感染,一度危及性命。在当地老乡的照料下,他的身体才慢慢好转,但曾经的“飞毛腿”因此落下二等残疾,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了。

  “父亲身体稍一好转,他就拖着伤腿,赶上部队继续投入战斗。”白李军说,他在那次受伤后腿脚一直行动不便,但父亲从不主动提起他是怎么受伤的。解放后,在广东军区工作的白高山收到刘伯承寄来的亲笔信,信中,刘伯承对白高山以生命护送自己的行为表达了感激之情。后来,《解放军报》也刊登了白高山护送刘伯承这段故事,白高山的事迹这才被传开。

  一家三口都是军人

  白李军的母亲李素兰也曾是一名军人,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因为父母都是军人,父母的姓氏加个‘军’字,就是父亲给我取名的由来。”白李军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起红军长征时的艰苦:“野草泡冷水填肚子,脚上一双破草鞋,过雪山的时候,很多战士停下来一休息,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受父母影响,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的白李军向往成为父亲那样意志坚强、作风严谨的军人。16岁那年,白李军入伍,成为南海舰队一名航空兵。

  如今,白李军陪伴着80多岁的母亲一起居住在长沙。他告诉记者,清明节他将带着母亲去湖南革命陵园为父亲扫墓。“父亲去世得早,但父亲严于律己、雷厉风行的作风一直影响着我,扫墓时我想告诉父亲,家人都很好,也很想念他。”白李军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姚倩

编辑:康晓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