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墓园的草坪葬,接近传统葬法,但是面积更小,只有传统墓葬占地三分之一,而且去掉了立式碑。
金陵墓园的壁葬,迄今入葬者寥寥。 均为马剑 摄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朱华
民政部101研究所近日发布《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绿皮书指出,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墓地土地供应压力大,特大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这意味着,加大节地生态葬的推行力度势在必行。
供地紧张必然导致墓位寸土寸金。一边是动辄花费数万的墓葬,一边是经济环保的树葬花葬,长沙市民会怎么选择?
【现状调查】
免费的生态葬法鲜有问津
实际上,面对越来越少的土地,长沙民政局殡葬部门联合各大墓园,于2004年就开始推出草坪葬、树葬、花坛葬、壁葬、塔葬等多种生态节地葬模式,但这些方式很难改变市民“入土为安”的观念。目前,长沙共有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含福寿苑)、湖南革命陵园、上善园、潇湘陵园、唐人万寿园等8家公墓园区。根据2014年和2013年销售统计,各种生态节地葬占墓穴销售总量不足10%。
在唐人万寿园,有一块200平方米的美丽花园,这是该墓园2014年推出的免费环保生态葬区——花葬区。特点是骨灰与自然完全融合,覆土后再种植鲜花。然而,据唐人万寿园负责人介绍,至今没有一位逝者入葬这一花葬区。
而为了推广绿色殡葬,唐人万寿园还推出了明镜台文化葬,对挡土墙进行特殊设计,除去基础建设用地,完全达到“零占地”,也就是类似塔葬,并且面向特困群体免费。截至目前也仅下葬了数十位。
“主要是市民观念还没转变,即便再便宜甚至免费,也很难接受。”该负责人说,曾经有个困难丧户完全符合免费申请的资格,“即便不要钱,他也没选择塔葬,硬是花了8000多元买了个小点的墓穴。对他来说,没给老人一个墓位,面子上过不去,心理也过不去。”
在所有生态葬法中,最为彻底的要算抛撒葬了,这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葬法。目前仅金陵城市绿化墓园推出。美丽的湖边,矗立着一座带佛像的塔,至亲家属净手后,戴白手套,将逝者骨灰和鲜花花瓣一同撒入大地,让逝者伴着花瓣长眠于此。安葬者的姓名会集中刻于纪念碑上,供家属祭祀凭吊。
尽管该葬法免费,甚至连刻名字的费用都免除了,然而自从开发至今,仅10余位逝者采用了此葬法。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墓葬科科长糜非介绍,选择此葬法的多是家境贫困的早夭者。“中国人自古有入土为安的观念,这种连个祭拜的地方都难找的抛撒葬,对大多数市民来说,太难接受。”
草坪葬和树葬最受欢迎
相对于全免费、不留骨灰的花葬、抛撒葬,收费相对较低又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一些葬法受到了部分市民的青睐。
“家父是知识分子,一生听党指挥。生前就叮嘱我们,他身后要节约办丧事,而且热爱青山绿水的他指定了树葬。”市民彭女士的父亲就葬在金陵城市绿化墓园的一株大树之下,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印刻了逝者的名字等基本信息。彭女士家境殷实,要买一块数万元的墓位并非难事,但后辈都遵从了老人家的意见。如今每每来到葱葱郁郁的大树之下,彭女士总仿佛依然在父亲的荫护之中。
在数家墓园的生态节地葬销售中,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含福寿苑)无疑遥遥领先,成为销售冠军。据统计,2014年、2013年,金陵城市绿化墓园的生态节地葬分别占据全市销量的85%、89%。而在金陵城市绿化墓园中,最受欢迎的是草坪葬,其次才是树葬、花坛葬等。
绿草茵茵,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不细看,不会发现草丛中卧着一块块精致的墓碑。这就是草坪葬,也是所有生态葬式中选择度最高的一种。它不立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骨灰盒埋入地底,地面安放小型平卧石碑。据介绍,这是长沙实施最早的生态葬,第一例下葬发生在2005年9月。
“草坪葬占地0.35平方米,比传统葬法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面积,售价为一万元起,一般家庭能够承受。既符合传统殡葬文化‘入土为安’的理念,又体现了生态环保和文明,是所有生态葬式中最受市民追捧的。”糜非表示,2011年-2012年,销售出186座,而2013年-2014年已经达到483座。
同样,售价7000余元的树葬销售量也呈现出上涨趋势。这是以地面种植的乔灌木为主体,将骨灰深埋于土壤的一种墓葬形式,地面仅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作为树葬的升级版,树坛葬在同一棵树下可安葬多位逝者骨灰,更为节地,也正逐渐被群众所接受。
绿色殡葬的推行让墓园内白色污染大大减少,墓区环境得到提升,市民对墓园的直观认识也由原来阴森恐怖向明亮优美转变,真正成为了“人生后花园”。几年前,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周边是众多房产开发商和市民避之不及的地方,这几年因为绿色殡葬的推行,周边已经高楼林立,居民都说,远看基本没有墓园痕迹了,更像一个公园。
【观点交锋】
花钱安葬是表达孝心
“生态葬确实文明、环保,但是对我们后人来说,宁愿多花点钱买个墓地,才能表达孝心,不然被人戳脊梁骨、抬不起头。”记者街头随机访问了10余位市民,其中多数表示可以接受生态葬,但不会为自己的亲人长辈选择生态葬。
“我父亲应该是最早进行抛撒葬的人之一,但这样苦了我们做子女的。”市民贾先生谈起了自家故事,他的父亲是一位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教育工作者,也是老党员,在学校里奉献了一辈子后,临终前老人要求将骨灰抛撒在学校的一处花坛中,常伴自己最爱的学校,继续呵护这里的花草树木。“尽管不情愿,我们还是照做了,但每年清明我想念父亲,跑回去祭拜的时候,总找不到地方,只能围着花坛转,早几年,我实在没办法,就从花坛中取了些泥土用东西装着,重新下葬了,这样我才有了个固定的祭拜场所。”
“爸爸过世时,妈妈坚持要风光大葬,还找风水先生看了墓位,花了好几万。”尽管自己也是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吴先生却敌不过世俗的观念,“作为子女,我们当然没有意见。只是觉得父母节俭一辈子,我们给的一点孝顺钱都没舍得用,却一下子把大半花在了墓位上,觉得可惜了。”
厚养薄葬才是生活真谛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越来越多市民倾向接受生态葬,除了年轻人,更有不少老年人。
“百年之后,我一定要选择树葬!”在高桥街道怡园社区举办的“厚养薄葬”讨论会上,70多岁的曹娭毑十分开朗,“不需要什么石碑、坟堆,只要一株树、一块小石头,证明我曾在世上走过。”不少老人现场主动与社区签署承诺书,承诺百年之后采取绿色殡葬。
“我想在社区签个协议或者写个证明,百年之后,我们一定火化、抛撒!”同样,东塘街道浦沅社区居民60岁的范月英和老公语出惊人。这个年纪不忌讳谈生死的人并不多。范月英性格开朗,她说自己只有一个独生女,百年之后希望女儿幸福生活,不想给她增加负担,“只要在世过得快乐就好了,何必在意身后。写这个东西是怕以后亲戚找女儿的麻烦,立个字据后,大家就怪不了她了。”
“厚养薄葬好,关键是在世的孝敬,死后铺张浪费讲排场,没有意义。”85岁的居民裴爹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像这样的市民在长沙已经越来越多。
【推广重点】
引导转变观念
同时做优做精生态葬式
近年来,长沙在引导群众观念转变,推广生态葬式方面下了大力气。作为2004年率先全省最早推行生态节地葬的长沙殡葬事业管理处,10年来,已经推出生态系列节地葬累计达4000余座。选择生态葬的市民逐年增多,由最开始一年不足20座发展到如今一年300余座。
市民政局副局长贵志平表示,在长沙实行的惠民殡葬政策中,对选择生态葬的,政府补助工料费, 对选择深埋、抛撒等不保留骨灰方式的,政府给予400元补贴。同时,为了引导群众观念转变,长沙每年在清明期间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殡葬改革集中宣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广生态安葬。“应该来说,生态安葬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选择生态安葬的群众也在逐年增多。”
“但是也要看到,生态安葬的推广程度离期盼还是有很大距离,生态安葬所占比重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另一方面是相关工作还没有跟上来,生态葬式没有做优做精。”贵志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着重在公墓整体生态提升及生态葬式做优做精方面下功夫,更加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个性艺术化与生态绿色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墓区现有资源,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景观适宜的殡葬环境,逐步把公墓建成生态园林、绿色氧吧。
最新动态
全市最大生态葬墓园正在筹建中
“把好的东西给子孙多留一些,少用水泥钢筋,回归大自然,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长沙市殡葬事业管理处负责人黄智谋介绍,目前该处正在筹建长沙市最大的生态葬墓园,用先进的生态理念,展示多样化的生态墓葬。
该墓园面积将达到30亩,园区完全按照景区式生态安葬区,采取少用碑或者不用碑的形式安葬逝者,全面展示草坪葬、树葬、塔葬、花葬等,“用传统葬法的话,这个面积只能容纳7000座左右,但这个生态葬园区内预计可达13000座墓。”
此外,长沙市殡葬事业管理处还要求节地墓葬从以前的0.7平方米缩小到0.5平方米以内,而且艺术墓碑比原来更瘦身、更小,卧式碑也更贴近地面,用植物替代石头做隔断、墓道由草皮替代水泥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