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的某火车票代售点。株洲日报记者 谭清云 摄
株洲日报记者 黄进 实习生 何林武
【核心提示】
清明假期已过,尽管部分热门线路火车票依旧“一票难求”,但车票代售点前人头攒动的盛景早已不复存在,部分代售点售票量甚至降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网络、电话售票普及后,去年底推出的预售期变为60天政策,对很多火车票代售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经历了2015年春运的打击后,我们的信心已所剩无几,最后的希望也在这个清明假期被击碎。”一家火车票代售点经营者称。
上世纪末才出现的火车票代售点,是否走到了去留的岔路口?
调查:代售点出票量跌幅大多超五成
4月7日上午,春雨时断时续,位于天元区铁路生活区附近的长江南路代售点,偶有顾客步入。“8点开门,到现在已有两个多小时了,才卖出9张车票。”该代售点老板凌女士介绍,即便是清明3天假期里,该代售点也仅售出264张车票。
而就在几年前,该代售点前的购票者常常是排起了长龙,“2011年,单日最高售票数达300多张。”凌女士对此记忆犹新。
芦淞区建设南路滨江代售点的处境同样艰难。“一天也就出三四十张票,售票量和往年相比下降了五成以上。”该代售点负责人唐萍说,火车票代售业务在盈亏的生死线已徘徊许久。
唐萍介绍,旅客在代售点买票需要交纳5元的手续费,“我们代售点实际上就靠这个手续费赚钱,一天下来也就一两百元的收入,在支付房租、员工工资、水电、售票专用通道光纤费用后,已所剩无几,淡季甚至还会亏损。”
相比市区的代售点,分布在县城、乡镇的代售点日子过得稍微宽松些。“日平均出票数50多张,县城房租相对便宜,还是有点盈利空间的。”株洲县渌口向阳代售点负责人表示,如果售票数继续下跌,那也只能保本了。
统计数据显示,株洲共有48家火车票代售点,其中市区32家。4月7日、8日,记者先后采访了10家(天元区3家、芦淞区3家、荷塘区2家、石峰区2家)代售点负责人,他们均反映售票量大幅下跌,与2012年相比,跌幅超过五成的有6家。
探因:网络、电话售票等普及是关键
火车票代售点由盛转衰,原因何在?
“主要是受电话、网络购票的冲击。”唐萍说,网络购票、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售票等多种购票渠道的介入,使火车票代售点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
2011年6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购票业务投入使用;2013年1月,火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延长至20天,代售点预售期为18天;2014年12月,火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再度延长至最长60天,代售点为58天……
铁路部门出台这一系列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在经过前两天网站的一番厮杀抢票之后,留给代售点的可售票几乎所剩无几。唐萍说,“代售点陷入‘淡季有票无客,旺季有客无票’的尴尬。”
株洲火车站和武广高铁株洲西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互联网、电话订票已占车票发售总量的五成以上。
此外,5元尴尬的手续费,更让代售票点毫无优势可言。
“足不出户,只需点点鼠标,几分钟就可完成网上购票,只要赶在火车检票前取票即可,干吗还去代售点多花那5元的手续费。”在湖南工业大学读大二的李勇说,3月份,该校新安装了两台自助取票机,买票更加便宜快捷。
未来:市场洗礼之中,去留成疑
对于未来,大部分代售点的经营者持悲观态度。
“代售点售票已没有优势可言。”荷塘区合泰大街上的一家代售点负责人透露,他已有了转行的打算。
为了走出困境,部分代售点开始谋求“转型”,从只代售火车票,到现在代售飞机票,提供办理签证、旅游咨询包团等增值服务。他们希望通过拓展业务来求得生存空间。“春运后,我们已试水代售飞机票,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江南路代售点负责人凌女士说。
“这毕竟是服务窗口,去留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有业内人士建议,彻底取消5元的手续费,借鉴机票销售方式,代售点从票额中拿3%左右的佣金。
市铁路部门相关人士指出,火车票代售点遇冷的原因不是管理、经营不善,而是时代的进步。此前购票方式单一,火车票代售点的出现,于普通市民来说多了一条购票渠道,于火车站而言则起到了分流减压的作用。如今网络购票技术成熟,市民购票更加便捷、便宜,代售点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观点PK
代售点真是鸡肋吗?
正方观点:适者生存,代售点应逐步退市
网友“小小红旗手”:网络购票的兴起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代售点本来就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部分还存在乱收费的不合理现象,应该逐步取消。
市民吴先生:现在有针对广大农民工兄弟的团体票出售,他们已经不需要到代售点购票了。即使个别人群不会网络或电话订票,也可找亲友帮忙或直接到火车站买票。
反方观点:代售点方便旅客购票出行,应加以扶持
农民工李胜利:代售点是对网络售票等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应加以扶持,特别是应该增加县城、乡镇的代售点。
网友“Aether”:火车票代售点是除火车站售票厅外最直接的一种购票渠道。存在即合理,代售点分布广泛,买票方便,铁路部门应出台政策加以扶持。
记者手记
“代售点”不能轻言放弃
时过境迁,铁路的售票方式日趋多元化,在互联网应用的大潮之下,代售点已步履维艰,让人担心火车票代售点就此绝迹。
网络、电话购票确实方便,但这是基于那些熟悉网络、电话操作的人群而言的。实际上,不懂电脑、不能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话的大有人在,于他们而言通过网络买票并非易事。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年近6旬的农民工,在听闻工地附近代售点可能面临关门时,他表现出了一丝无奈。从工地到火车站,他来回最少需要3个小时。3小时的时间,5元钱手续费,他更愿选择后者。
笔者认为,互联网售票模式是大势所趋,但火车票代售点也有它的存在价值,理应留有一席之地,不能轻言放弃。
来源:红网
作者:黄进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