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话售票普及后,去年底推出的预售期变为60天政策,对于我市很多火车票代售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经历了2015年春运的打击后,我们的信心已所剩无几。”一家火车票代售点经营者称。
受到近几年网络购票的冲击,上世纪末才出现的火车票代售点,真的会像绿皮火车一样,成为历史吗?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火车票代售点问询经营状况。
调查:“五元”手续费成为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我们全部的收入就是每张5块的服务费。现在已经赚不到钱了。”4月9日上午,位于市委对面的火车票代售点,偶有顾客步入。“8点开门,到现在已有两个多小时了,才卖出5张车票。”该代售点工作人员李女士介绍,即便是清明3天假期里,该代售点售出的车票仍不乐观。站前路附近代售点的处境同样艰难。“一天也就出一二十张票,售票量和往年相比下降了五成以上。”该代售点负责人陈萍说,火车票代售业务在盈亏的生死线已徘徊许久。陈萍介绍,旅客在代售点买票需要交纳5元的手续费,“我们代售点实际上就靠这个手续费赚钱,一天下来也就一两百元的收入,在支付房租、员工工资、水电、售票专用通道光纤费用后,已所剩无几,淡季甚至还会亏损。”
探因:网络、电话售票等普及是关键
“主要是受电话、网络购票的冲击。”陈萍表示,网络购票、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售票等多种购票渠道的介入,使火车票代售点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
2011年6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购票业务投入使用;2013年1月,火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延长至20天,代售点预售期为18天;2014年12月,火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再度延长至最长60天,代售点为58天……
铁路部门出台这一系列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在经过前两天网站的一番厮杀抢票之后,留给代售点的可售票几乎所剩无几。陈萍说,“代售点陷入'淡季有票无客,旺季有客无票'的尴尬。”“足不出户,只需点点鼠标,几分钟就可完成网上购票,只要赶在火车检票前取票即可,干吗还去代售点多花那5元的手续费。”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刘莉说,从长沙往返岳阳都是在网上购票,到高铁站刷身份证直接上车,方便快捷。
未来:市场洗礼之中,期待转型
对于未来,大部分代售点的经营者持悲观态度。“代售点售票已没有优势可言。”洛王一家代售点工作人员表示,网络购票对代售点冲击力很大,但生活电子化也是大趋势,无可避免。
为了走出困境,部分代售点开始谋求“转型”,从只代售火车票,到现在代售飞机票,提供办理签证、旅游咨询包团等增值服务。他们希望通过拓展业务来求得生存空间。平安机票的陈老板告诉记者,高端客户仍会选择代售点买机票、火车票。
市铁路部门相关人士指出,火车票代售点遇冷的原因不是管理、经营不善,而是时代的进步。此前购票方式单一,火车票代售点的出现,于普通市民来说多了一条购票渠道,于火车站而言则起到了分流减压的作用。如今网络购票技术成熟,市民购票更加便捷、便宜,代售点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市民心声:“代售点”依然有人需要
时过境迁,铁路的售票方式日趋多元化,在互联网应用的大潮之下,代售点已步履维艰,让人担心火车票代售点就此绝迹。“网络、电话购票确实方便,但这是基于那些熟悉网络、电话操作的人群而言的。实际上,不懂电脑、不能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话的大有人在,于他们而言通过网络买票并非易事。”市园林局退休职工刘彩云表示,老年人以及不懂电脑的人群,仍然需要代售点的存在。市民徐小姐认为,互联网售票模式是大势所趋,但火车票代售点也有它的存在价值,理应留有一席之地,不能轻言放弃。
来源:红网
作者:徐璐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