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4月15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陈美淇)由丹珠尔文化沙龙主办的藏品特展14-20日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来自民间收藏家的60件珍宝走进市民视线。
丹珠尔文化沙龙的负责人张瞻今日接受红网采访,他坦言自己能办成丹珠尔文化沙龙并不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能坚持走到今天是在很多前辈、朋友的帮助下才能实现的。
留学经历成就回国事业
“我们认识14年了,他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古玩了,他是我的老师。”作为此次策展团队成员之一的鲁文博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和张瞻一起做起了公益古玩沙龙。
2012年,在英国留学的张瞻决定走遍大不列颠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但是当他走到大英博物馆后却“走不动了”,在大英博物馆的大卫德瓷器陈列馆,张瞻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大卫德陈列馆里的瓷器是合法从中国购买的,非常精美。”在大英博物馆,张瞻一呆就是一个月,每天准时“报到”。也是这些经历让张瞻下定决心走进古玩世界。2013年12月27日,回国后的张瞻终于在自己的设计工作室里创办了丹珠尔文化沙龙。在大藏经里,丹珠尔是论述翻译的意思,丹珠尔沙龙以免费公益课的形式,每期邀请一位专家前来做讲座,每周的主题并不单一围绕古玩,也涉及书画、音乐、摄影、历史等文化艺术的众多方面。目前,沙龙已经举办了50期。
古玩的缘分
一个月前,为了能更多地聚集人气,以物会友,张瞻决定邀请曾经在沙龙上讲过课的前辈们“贡献”出珍宝进行展览,并召集4位小伙伴成立“五剑客”展览会工作组。在紧张的筹备工作后,60件展品出现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张瞻说古玩投资讲“缘分”。并讲起了展会上,一个标签为“尼泊尔威罗瓦金刚”的展品的传奇经历。那是张瞻的老师的藏品,金刚仪轨完整,制作精良,于2012年,由张瞻代表其老师前往巴黎拍取。他坦言:“当时并没有信心能拍到,因为想要的人很多。”之所以能拍到,完全是因为当时一位实力“拍客”的电话连线突然中断,才让他捡了漏。但是张瞻也表示“捡漏难得,不可贪心”,也有不少心怀捡宝心态却捡到了赝品的例子。
在“尼泊尔维罗瓦金刚”旁边的是张瞻的私人藏品“西藏独雄大威德金刚”。因为过过火的缘故,金刚通体呈棕红色,因其形态生动,吸引了不少人观看。收藏家董博为告诉记者,两尊金刚一个讲究形体塑造,另一个注重形体创造。在他看来,因为收藏人士对古玩的审美不同,导致两种类型的古玩都很受欢迎。
而不远处的剑卫和剑铋两件套则包含着另一个故事。“这两件器物其实并不是一套的,虽然看上去都是红饰白底,质地相同,貌似成对,但是其实剑卫是先收藏的,剑铋则是收藏家孙岳先生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孙先生成人之美,才到了我这里。”
古玩界年轻态
作为80后的张瞻告诉记者,古玩界现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在古玩界主要以70-80后的人群占主要部分,而在博览会现场同样是以25-40岁左右的人群比例最大。在丹珠尔的沙龙里更是有四五个年纪在10岁上下的小朋友,此次展览提供展品的收藏家中也不乏90后收藏家。在现场的高古作品素陶鬲前,不少年轻人更是发挥想象,有说鬲器丰满坚实像极女人腿,也有说其三足而立必是鼎器的前身。
对于古玩界年轻态的现象,张瞻表示:年轻化是个很好的趋势,年轻人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新平台,更好更快的学习,有益于整个文化行业的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陈美淇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