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湘潭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改革资金分配模式,集中部分财力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用于对重点产业和优质企业的支持。思路很快落实到了具体的工作中。
湘潭市财政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表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放缓的趋势已逐渐明朗化,同时,也更加考验财政部门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与以往相比,此次市本级设立的1亿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在资金来源、投入方式和责任落实上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从资金来源看,这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并非新增预算资金,而是从现有财源建设和产业专项以及财政沉淀资金中挖潜集中而来。这位负责人说,今年湘潭市将努力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出台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机制、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挂钩机制等制度,积极消化已有存量资金、严控增量资金。
这笔产业扶持资金在支持全市重点培育和引进的产业和企业时,投入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实现财政资金“直接无偿投入”到“间接引导撬动”的转变,将重点运用股权投资、基金运作、贷款贴息、风险补助等市场化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拟探索采取股权引导基金的模式,用于扶持中小初创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重大PPP项目。
在资金实施过程中,湘潭市更加注重市区两级的联动。《意见》明确,市本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重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对各县(市)区、园区的激励性补助;各县(市)区和园区则要根据各自的财力和产业发展重点,分别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用于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
此外,《意见》还特别强调,各县(市)区、园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简单采取财税优惠等政策支持单个产业或企业发展的传统模式,要突出财政资金的普惠性,加大对重点产业或企业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创业、科研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防止形成新的政策洼地。
除了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今年,湘潭市本级财政还从科技、新型工业化等专项资金中整合5000万元,专项用于企业改制任务和职工安置。同时,积极推进PPP模式建设,在去年湘潭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项目被列为财政部重点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继续遴选45个项目实施PPP项目建设模式,累计投资额将达到100亿元以上。这些都将有效缓解湘潭市财政的支出压力。
来源:红网
作者:翁灵娜 张莹
编辑:刘飞越 实习生 熊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