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岳阳站4月24日讯(分站记者 李婷 实习生 胡晓 康怡军)岳州扇是与苏州、杭州扇齐名的全国三大名扇之一,至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产品,是全国扇子行业中的杰出代表。彭明华是岳州扇第五代传人,也是评为湖南省岳州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过,现如今75岁的他最忧心的是岳州扇传承后继无人。
如果人生可以用一把扇子来形容,那么与岳州扇一起成长的彭明华就是扇子中的上品。彭明华是先锋路岳州扇厂里的一名老员工,从事岳州扇制作已有61年。彭明华自幼就吃制扇这碗饭。彭明华的伯父是做扇子的高手,很小的时候就看到其伯父在家做扇子。据他回忆:“小时候看着伯伯把扇子做的即精致又好看我就很开心,我经常围着伯伯转,希望能够像伯伯一样做出好看的扇子。”
14岁的彭明华如愿跟着自己的伯伯学习制作扇子,虽然做扇子收入并不高,但是,痴迷岳州扇的彭明华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做扇子的工匠。经过多年学习与专研,最后拜中国扇王李忠友为师,成为岳州扇的第五代传人。在这61年如一日的制扇生涯里,彭明华学得一身绝技。拉“鼠眼”、剖“合青”篾、“油炸骨扇”等,样样熟稔。
拉“鼠眼”、剖“合青”篾、“油炸骨扇”,这些绝活随着师傅李忠友的离世也即将绝技。彭明华还热情的为记者介绍“油炸骨扇”,即将竹子龙骨先用滚菜籽油炸炸得焦黄的,既美观,也可以防虫防腐。他告诉记者:“这个活难做,但是做出来的扇子特别好看。”
61年来,彭明华一直坚持做扇子,在那个不到100平米的工作室里,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箱工具就成了彭明华工作的全部。彭明华坦言:“从14岁开始我就做扇子,我除了做扇子,没有学过其他手艺,就一直做扇子,做到了现在。做扇子一共需要72道工艺,美工、木工技术都要到位。”
如今彭明华已经75岁,厂里的几十个员工都叫他“彭嗲”,彭明华的工作室在5楼,每天上下楼梯都让他觉得格外吃力。彭明华无奈的感叹道:“我年纪大了,眼镜也不太好使了,也没有什么力气了,做完今年,我就不做了,我儿子也不让我做扇子了……”
“做扇子这么多年,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收个能传授手艺的徒弟。”彭明华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收过几个徒弟,但是因为他们觉得做扇子太无聊,而且工资又低所以就放弃了,至今为止,彭明华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传授手艺的人。“年轻人都喜欢轻松有趣一点的活,做扇子有时候半天都每人跟你说上一句话,所以大家又不愿意学。”
彭明华育有一儿一女,虽然儿女都会作扇子,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干这行。“儿子现在自己做生意,女儿也嫁人了,他们都没耐心,干不好这一行。”彭明华告诉记者,他做了一辈子岳州扇。现在制扇已经没人学了,岳州扇面临着后继无人。“只要有人想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教会他,让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彭明华说着脸上充满无限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婷 胡晓 康怡军
编辑:曾小颖 实习生 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