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忆“彭立珊”:他把慈善种到湖南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刘飞越 2015-05-04 08:52:34
时刻新闻
—分享—

  “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

  核心提示

  “五一”假期的后两天里,记者的朋友圈持续被“余彭年辞世”的消息刷屏,各式各样的转发评论中,弥漫着家乡人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5月3日,记者走访了那些与余彭年(曾用名彭立珊)先生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追忆余先生生前感人的点滴细节。

  香港知名企业家、著名慈善家、“彭年光明行动”发起人余彭年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是娄底涟源市杨市镇(今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人。余彭年一生乐善好施,善行不胜枚举。他关心家乡建设,1981年起,为湖南兴建社会慈善福利事业项目20多个。1988年,他购买20台公交车,捐赠给长沙市政府。这批车投入了从火车站到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的线路,命名为“立珊专线”。

  每次回长沙

  都要坐坐立珊专线

  在长沙,余彭年的名字和立珊车队紧紧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伴随着立珊专线公交车走遍街巷,深入人心。5月3日,记者来到湖南巴士公司立珊车队,听几名老员工讲述他们眼中的余彭年先生。

  1988年11月1日,是立珊车队正式成立的日子。当年41岁的任定一,成为了车队的首任队长。

  “第一代立珊专线车是衡阳客车厂生产的‘衡山牌’大客车,市场价7.4万元一台。”任定一说,当年,慈善事业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一个老板一下子掏出100多万元买20台公交车捐赠出来,确实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上世纪80年代的立珊专线,往返于火车站和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是长沙河东河西的一条主要线路,成为当年长沙城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大学生们下了火车,都是坐着立珊线回校;到市中心购物、娱乐,也大多乘该车出行。

  “余先生做慈善,不是把钱一捐就不管了,而是对慈善项目的后续进展非常在意。”任定一说,余彭年在捐赠之初,就和长沙市政府“约法两章”:一是希望立珊专线能够一直存在下去,二是要求车队必须做到3个一流:一流的车、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

  那几年,余彭年每年要回几次家乡。到了长沙,他就自己一个人坐上立珊专线的公交车,带个白手套这里摸摸、那里擦擦,和乘客扯扯谈、聊聊天,看看卫生搞得干不干净、听听乘客对服务满不满意。如果做得好,余先生会很高兴,叫上车队负责人一起吃饭;如果做得不到位,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一通。

  对员工充满友善

  对自己无欲无求

  对慈善,余彭年出手大方;对工作,余彭年要求严格;对员工,余彭年充满友善;而对自己则无欲无求,生活简朴。

  1992年,余彭年70岁,任定一等人到深圳为他祝寿。看到家乡来的客人,余彭年很是高兴,当天中午在深圳芙蓉宾馆设宴招待客人。一桌子人,余彭年点了8个菜,然后问:“够不够了?”大家都说够了。余先生说,那就先吃,不够再点,莫浪费了。吃完了,还剩两个馒头和一些剩菜,余先生招呼服务员打包,笑着对客人说:“晚上我叫儿子陪你们吃饭。我老了,晚餐有这两个馒头就够了。”

  而就在此次深圳之行,任定一提出,想对车队中的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希望余先生支持。余彭年二话没说,当即要求立珊基金会拨出几万元专款,组织10名优秀司乘人员到珠海、深圳、香港旅游;1993年,又出钱请优秀员工去新马泰旅游。

  立珊车队的车辆到今天,已经经历了5次更新换代。但是立珊车队的这些老员工,始终记得这个善良、慷慨、较真的老人。

  ■记者 陈永刚

  记忆

  “立珊”承载着青春的记忆符号

  5月3日下午,在中南大学学生公寓的立珊专线终点站前,一波又一波的同学排着队,等着和还未发车的立珊专线合影留念。他们从新闻、微博上得知,这条公交线路的捐赠者余彭年2日离世。“没有见过余彭年,却对他无比熟悉。”学生们说,余彭年的名字总与慈善挂钩,慈善事业就是他的灵魂。

  已经工作的湖南师范大学教师谢珣对立珊专线的感情更为深刻:“我在湖南师大读书7年,每天都是早上7点半在家门口坐立珊专线到学校,真是坐出了感情。”这条线连接着长沙城区的最东至最西,从火车站始发,终点至河西大学城。许多青春少年搭着这趟车开始了自己的校园青春故事,谢珣也不例外。

  谢珣说,“立珊专线已成为长沙城市的一道风景,也是我们青春中重要的记忆符号。人已去,车仍在。感谢余彭年老人,他也永远活在我们的青春回忆里。”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永刚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