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立珊中学首届学生:穿上老校服“等他回来”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赵玲 叶子君 谢能武 张文杰 编辑:刘飞越 2015-05-08 08:59:33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7日晚上,娄底市上千名群众自发来到孙水公园参加悼念彭立珊先生的活动。 邹雄华 摄

  “他对办学要求十分严谨,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严格要求。”

  ——立珊中学首任校长彭载锡

  ■记者 赵玲 叶子君 谢能武 张文杰

  在涟源连接杨市镇与荷塘镇的210省道旁,一座“立珊中学”红色牌楼格外醒目。

  迎着斜坡往上走,朗朗书声隐隐可闻。

  这所由彭立珊(后改名余彭年)捐赠兴建的学校于1989年竣工,当年彭立珊亲手题写“立珊中学”四个字。

  认真

  亲自选址、选树建学校

  提起彭立珊,老友阳花萼用了三个字总结对他的印象:“蛮认真。”

  1984年,捐助抗击涟源冰雹后,彭立珊决定在涟源捐资建一所中学,选址官庄村,只为能最大地惠及家乡。

  阳花萼回忆,“他不止建学校,还要建花园式的学校,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我们不敢懈怠。”

  阳花萼亲自陪同彭立珊选树苗,“要哪些树,多少钱,种在哪里,他都有要求,亲力亲为。”随后,上千棵水杉、杜鹃、白玉兰等树种按定点的石灰标记处进行栽种。

  彭立珊花费近3年,建成了在当时堪称“教学标杆”的立珊中学,包括一栋主教学楼、两栋职工宿舍、两栋男女学生宿舍和一栋食堂。

  至今谈起,阳花萼眉宇间仍有骄傲:“那应该是涟源乃至娄底最好的学校。”

  1986年,时年32岁的姚国平入校任教。此前,他在临近的太和中学教书。当姚国平正在太和中学的宿舍里备课,一位戴礼帽穿夹克的老人推门朝里望,“事后,我才知道这位笑容可掬的老人就是彭立珊,他是专程为筹办立珊中学到太和中学考察的。”

  当时,彭立珊有两位亲属也在学校任教,彭立珊特意要求校长彭载锡对这两位亲属不能区别对待。

  低调

  “以后别搞列队欢迎”

  “严格,严谨,细致。”彭载锡与彭立珊接触不多,却对老人印象深刻。

  1990年,彭立珊第一次来到立珊中学,查看这所倾注他心血的学校。学校特地组建了仪仗队,排了节目。

  此后在办公室举办的座谈会上,彭立珊郑重地说,“以后别这么搞了。”桌上的招待水果,他一点未吃,反而在校长宿舍,剥了几粒煮花生,因为“我们告诉他,这是从桥头河带来的。”

  每一次到学校,彭立珊在询问了学校情况后,并不多言,“他会围着学校转一圈,每个地点都会跑一遍。”

  而首站通常都是学生食堂,“他会用手指到厨房切菜的案板上摸一摸,桌面上擦一擦,看看有没有灰。”彭载锡说。

  原则

  为了公事:亲戚坐远点,校长坐近点

  现任校长卢运辉与彭立珊的见面,是2005年在深圳,“为了接收老人捐给学校的40台电脑。”

  和卢运辉前往的还有彭立珊的一名亲戚。一进门,卢运辉想着让老人和亲戚先拉家常,于是他选坐稍远的座位。“刚坐稳,彭先生就让我和那位亲戚调换座,指着我说‘校长坐近点,先聊学校的事’。”这一聊就从晚上10点聊至凌晨1点。

  中途,彭立珊问卢运辉“抽不抽烟?”卢运辉答:“抽!”老人只让人递上烟灰缸和火柴。卢运辉迄今想来还不好意思,“我当时还以为他会让人递给我一包烟哩,细节可见简朴!”

  次日,卢运辉应老人要求查看电脑,“40台电脑都被摆在办公室的圆桌上,全开机运行,让我验收。事后他又安排人用木板打包,运到学校。”这让卢运辉十分惊讶和钦佩,“彭先生做事太细太严谨了,只要经他手,你就大可不用太操心。”

  讲述

  首任校长:当年招生是涟源最严的

  “他对办学要求十分严谨,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严格要求。”如今已80岁的彭载锡,是首届校长。彭载锡回忆,当时调入的任课老师须有大学文凭,且工作满5年,还要试讲。

  学生都是到各乡镇小学选尖子生,平均分85分以上的方可入学,“这要求在当时比涟源任何一所中学都严。”

  首届学生:穿上老校服“等他回来”

  老家在杨市镇太和乡的谢高桥,是立珊中学办学后首届学生。

  “如果没有立珊中学,我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啥样。”如今在媒体工作的谢高桥对立珊中学和捐建者心怀感念。

  彭立珊老人辞世后,谢高桥第一时间知道将消息发到了初中同学微信群,“群里炸了锅,大家都在缅怀。”

  谢高桥说,大家约定,当彭老灵柩归乡时,他们要穿上当年的校服,再回母校,追忆老人。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赵玲 叶子君 谢能武 张文杰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