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刘飞越 2015-05-11 12:10:31
时刻新闻
—分享—

(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农场内上课)

(永州工商职业中专的实践课堂)

  编者按: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衡阳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永州成为湖南省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近年来,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打下良好基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大力支持在示范区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配套的职业院校,支持职业院校采取校企合作、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合格员工。5月6日至8日,红网记者赴衡阳、永州深入职业院校调查、采访,发现两地多家职业院校正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配合地方经济特点,为当地培养技术型人才,并涌现出一批学生创业典型。

  红网见习记者 郑涛 永州报道
  
  记者目击:5月7日上午,在永州市冷水滩区一家农场内,现年20岁的女孩罗伟玲正和同学们在养猪场内听老师讲解猪的一些病理特征。罗伟玲来自娄底,父母在沿海务工,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13级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在校本部一年多的理论学习,罗伟玲现在和她的17名同班同学吃住在农场,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研究动物病理。而这家农场基地,正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现年出栏生猪1.5万头,年产值达3000万元。
  
  目前,永州市拥有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州工商职业中专、祁阳县职业中专等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院校,其总体办学方针以承接产业转移、配合区域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深入推进校中办厂、厂中设校的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统筹谋划
  
  永州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粮食、生猪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对接现代化农业,创新服务“三农”发展模式,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作为突破口。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含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检测、园林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和绿色食品生产和检验等5个专业组成,为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学院自建159亩农场基地,并形成“学院+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永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但还不是农业强市,所以我们的办学定位一直都是‘立足永州、服务三农’,将学院的价值选择、使命取向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翟惠根说。
  
  永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建设东盟先导区、承接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实验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围绕该发展目标,翟惠根表示,学院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形成了医学技术、临床护理、现代农业技术和机电与汽车工程四大特色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发展相统筹。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永州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蒋俊林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机制创新和办学模式的改革。近年来,永州坚持以服务本地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实现“无缝对接”。
  
  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办工厂,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5月6日,在永州工商职业中专一间教室内,二十多人正在缝纫机前忙活。“教室左侧没穿校服的是名臣制衣公司的员工,她们在生产服装成品,右侧穿校服的则是服装班学生,她们在上实践操作课。课堂既是车间,车间也是课堂。”永州工商职业中专校长黄建军告诉红网记者。
  
  名臣制衣有限公司系由永州工商职业中专服装班与相关企业联合成立,拥有3个工厂,200多名员工。这种将企业办到学校,课堂设在车间,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同时,永州还将学校办在工业园区内,努力实现与工业园区发展有效对接。该市祁阳县职业中专搬迁至祁阳县工业园区内,根据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了装配钳工、服装类专业、电算会计等专业,为园区输送人才,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5/11/113899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