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郭云飞 杨军
青山叠翠,溪河澄澈,整洁的街道两旁,商铺繁华热闹,通村水泥公路蜿蜒伸展,一栋栋漂亮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走进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感到赏心悦目。
“这两年干部真正做了一些实事,镇里变化不小呢。”这是记者采访时,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去
5月5日,泥江口镇先锋仑村村民曾抗军来到村群众工作分站,向驻村干部、镇司法所所长高志亮反映,村民因修路得到的征地补偿款被村里抽走了10%,他觉得不合理。高志亮解释:“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按有关政策规定,村民部分土地被征收,村集体可收取12.5%的征地补偿款,这笔钱属于集体资产。”高志亮拿出益阳市政府有关文件给曾抗军看,曾抗军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去年,泥江口镇在镇里设立群众工作总站,每周一为接访日,并在各村设立分站,一个分站派一至两名镇干部,要求每周2至3天在点上。所有机关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各群众工作站设立民情台账。
在泥江口镇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像家人一样围在一起促膝谈心。与群众同劳动也是常有的事。今年3至4月,几十名驻村干部上门帮益娄高速拆迁户搬运家具电器。群众说“干部吃了亏,我们心里记得。”
镇党委书记李国钦说,群众工作站使干部更接地气,心离群众更近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在群众最盼上下功夫
干部沉下去,民情收上来。泥江口镇围绕“促发展解民忧”这一主线,对民情台账进行梳理,明确解决问题的层级、时限和责任人,并辅之以考核制、销号制、回访制等配套制度。去年以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380多个。
泥江口镇田少山多,有8万多亩竹林,每亩收入仅200多元。村民增收愿望迫切,但又找不到好门路。镇里经调研论证,扶持做大竹制品加工业。以镇林业站牵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3个村建基地,开发竹笋两用林套种南酸枣混交林,打造了“泉山干笋”特色品牌,一亩竹林收入达到6000元至1万元。
因地质原因,镇老自来水厂取用的地下水含杂质多,群众反映强烈。镇里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去年11月新建成了一个水厂,引来七里冲水库的水,镇区8000多人及周边1000多农户实现了饮水安全梦。
以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
“这个东西记录着每个干部上下班的时间,迟到早退的基本没有了。”在泥江口镇机关一楼大厅,镇长周彪指着人面识别考勤机对记者说。
对机关干部工作纪律、办事效能以及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泥江口镇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督查、通报和考核机制,杜绝慵懒散、公款大吃大喝等问题,营造严于修身律己、奋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同时,建好机关小食堂、图书室、健身场等,留住干部的人,也留住干部的心。
好作风,聚民心,促发展。泥江口镇“生态立镇,工贸兴镇”已初显成效,形成了竹木制品加工、油茶、茶叶、商贸物流等产业。去年,全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2%、20%、14.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郭云飞 杨军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