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举报信是如何送达市纪委的?市纪委如何筛选甄别、怎样跟踪办理呢?5月13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了市纪委信访室。
开门接访:受理举报并非“来者不拒”
“希望纪委能派检查组来查查这些腐败问题。”5月11日,戴娭毑走进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二楼纪委接访室,神情激动。“企业改制分配方案不合理,听说领导还私自发红包、滥发奖金……”
市纪委接访人员一边认真听,一边递上茶水。“感谢您对纪委工作的信任。您反映的发红包、奖金,属于我们的受理范围。但‘听说’不能当作证据。至于分配方案的问题,您可以向主管部门反映。”接访人员耐心地分析、解说。
“老百姓有反映,纪委就要查”、“党员干部有问题,纪委为什么不管”。交流中,戴娭毑流露出不解。
“纪委的职责主要是受理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问题,应当通过诉讼、仲裁或由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解释,戴娭毑慢慢接受,并拿出纸笔,详细记录接访人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理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接访人员介绍,当前反腐力度大,很多来访者认为,纪委什么都可以管,期望值很高。据统计,90%以上来访者反映的问题,都不属于纪检监察的业务范围。
接访人员将戴娭毑反映的问题一一登记在电脑上,戴娭毑最终满意地离开。
来访,这只是群众信访举报的渠道之一,此外,市纪委还通过来信、来电、网络举报等方式“广开言路”,收集老百姓的反腐意见。
集体排查:重要线索备案管理
每个星期一下午,是信访室工作人员集体“阅信”时间,集中对一周以来收集到的问题线索进行分析处理。
“每封信必看,着重是对一些重要线索进行研究、讨论。”信访室石海燕主任介绍,有些线索错综复杂,业务范围内外事项相互交织,需要慢慢“抽丝剥茧”。有时候,一封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信件里面,其实只有一条符合受理条件,这就有赖于一双“火眼金睛”。否则,一条重要线索就有可能“石沉大海”。
排查案件线索就好比过筛子。从最初接到信访举报件,到集体讨论,再到线索分流,一层比一层严格,一次比一次细致。其目的就是防止案件线索跑、冒、漏、滴,让所有线索更好地分流,使其得到有效办理。
属于省管干部问题的,信访室会及时报送上级信访举报部门;属于市管干部问题的,定期汇总报告市纪委主要领导阅批,并及时移送市纪委相关部室调查处理;属于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问题的,转送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
“对于市管干部问题,张建平书记都会一一阅批,并定期关注办理进展,对办理结果进行审核、把关。”石主任介绍,今年,张书记批阅信件34件,其中已办结13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尽责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才能不辱使命。”石海燕说,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第一道程序,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聚焦中心任务,努力打造党和政府信赖、干部群众认可的反腐线索“主渠道”和反腐决策“情报部”。
信息录入:跟踪督办处理结果
大部分时间,信访室工作人员都要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将所有受理的信访举报件,录入信访举报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他们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市管干部和市直部门其他干部的信访举报件,他们要详细录入被举报人、举报人信息和反映问题内容。属于下一级管辖范围的,也要录入被举报人姓名、职务、反映问题性质等基本信息。
“目前,已经录入700多个举报件了。”信访室副主任陈刚告诉我们,管理系统是今年1月份启用的,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网络联动,可随时了解每一封举报信受理、流转、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说着,他点击打开督查督办一项。我们看到,有些举报信一栏被标记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快到办结时限,或者已经超时、中度超时、严重超时。”陈刚说,他们会及时电话通知、或上门检查这些线索承办单位。处理不及时的,会按照相关规定予以问责。
对于举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心:举报人的信息会不会泄露,合法权益会不会受损?对此,陈刚表示,市纪委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依法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认定为实名举报的,优先安排调查核实。案件办结后,承办单位会将处理结果等情况向举报人反馈。信访室也会跟踪督查,确保案件办理依法依规。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对12名实名举报者进行了奖励。
听纪检干部讲自己的故事
一场电话“风波”
市纪委信访室陈刚
“今天,如果你不打这个电话,我就不走了。”4月8日上午,一番长时间的交流沟通后,来访者贺某却愤愤不平地扔下这句话。
不久前,贺某的丈夫因车祸去世,按照相关政策,肇事单位给予了赔偿。但是,贺某并不满意。她猜测是交警部门收了对方的“好处”而乱作为。
了解情况后,我向贺某解释:一来,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不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二来,她举报的交警部门乱作为,没有真凭实据。
“不受理可以,但是,你要给交警部门的领导打个电话,督促他们再考虑赔偿问题。”一开始,贺某还客气地请求。后来,看我不答应,她有点坐不住了,大声反问:“刚才那个人,你可以帮他打电话问情况,为什么不帮我?”
这时,我才意识到,是刚刚那通电话惹的祸。李某是早于贺某的一个上访举报者,来自湘潭县。他向我们反映的是村里有5户村民办理的国土证都是假的,国土部门一直都没有处理。了解情况后,我当即拨通了国土部门的电话进行了解。而此时,贺某也在接访室。
贺某之前的愤怒、怀疑都是有理由的。我为自己一开始对她的误解而内疚。于是,我向贺某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李某反映的假国土证问题,最早是源于去年9月份,该村两村民因土地纠纷到市纪委上访。初看与纪检业务无关,但经过详细了解,接访人员认为有可能存在部门工作人员受贿及失职渎职的问题。
经纪委立案调查取证。县国土局纪委给予了相关当事人党政纪处分,并将涉嫌违法人员移送司法部门处理。同时,县纪委也责令国土部门对该村范围的国土证办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还有5户村民拿到的是假国土证。
这次,李某就是5户村民代表,来询问他们的国土证怎么办。“既然这个案子是纪委受理的,我们就要对老百姓负责。”我说。而说起贺某的诉求,我说表示理解。作为受害者,希望多点赔偿,多份保障,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交通事故赔偿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我还与她讲了自己亲戚的例子。
“职责所在,这样的电话我不能打。”经过耐心的疏导,中午12点多钟,贺某对我的回答表示理解。
这样的一次电话风波,再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老百姓心中对公正、公平的强烈渴望。同时,老百姓的心里也都有一杆秤,公道自在人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杨阳
编辑:刘飞越 实习生 熊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