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5月1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湖南乾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超有一个带泪的教训——创业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复制。
刘超是张家界市永定区桥头乡熊家逻村人,今年32岁。按他的说法是,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青年。他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药房营业员,升到经理时,他决定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药房,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当时,为了筹集资金,刘超的父母替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经过几个月忙碌,刘超的药房终于开张了,但第一个月,药房营业额却只有几千元。
他吃不下,睡不着。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关门歇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定要闯出自己的名堂来!刘超想。为了坚持下去,他常常一个人在闷热的药房仓库里做销售方案,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四处发放宣传资料,跑完了城区,跑乡下,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两个月下来皮肤晒得黝黑,常常是晒伤的皮才脱,新长的嫩红皮肤又马上黑了伤了,人也瘦了十几斤。
接着,刘超又调整了营销策略,聘请了老医生坐诊,培训了销售人员。几个月后,他的药店终于开始盈利。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又开了一家分店,但不到半年就关门了,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
扩大药店经营之路受阻。让刘超痛定思痛,“我是不是只能在城里发展自己的事业呢?想到自己每次进中药材都要跑到湖北、四川农村考察他们的种植基地,为什么我不在自己家乡种植药材呢?”
一念所至,茅塞顿开,刘超把眼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立志在农村开创自己的新事业。
于是,他穿梭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办理了药材种植手续,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又自费进入湖南大学学习农业新技术,找到湖南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材种植专家请求技术指导。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超承包了50亩山地开始种药材。出身农村的他,对生产劳动一点不怕;学过医开过药店的他,对中药材的特质习性基本了解;自费进修学习过的他,对种植技术心里也有底。
说干就干,进山没有公路,种子、肥料一担100多斤,刘超自己挑;开荒没有机械,他舞起斧头抡起铁锹就干;劳动人员不够,他动员家里男女老少一起上。
经过一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2005年初,刘超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终于成型。乡亲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超儿真是个狠角色。”
凭着一股子劲,刘超终于拉起了一条“生态链”和一条“产业链”作为企业发展主方向。在种植基地,他同步发展无公害养殖。利用药材茎和叶喂养生猪,再用猪粪做种植肥料,形成了“种养”生态循环链条。
刘超还在种植中药材时发展育苗基地,给农户提供药材苗,农户种植的药材他又回收加工成中药饮片,形成了“种收销”产业链条。短短几年,企业开始快速发展,涵盖了中药种植、生态养殖、农业休闲和饮片加工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时,他终于可以站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自豪地说一句:“我们大山青年,能出彩!”
人物介绍
刘超:祖辈务农,2001年从中专毕业后就职于张家界市医药公司旗下的振兴大药房做医药业务销售经理、药房总经理。2004年创办张家界济民堂大药房有限公司。几年后相继开了3家分店。并积极将自己推向农村,先后成立了张家界济民堂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张家界乾坤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的技术指导,先后投入资金1200万元,大力发展了苦参、白术、远志、桔梗、射干、黄芪等湘西名贵中药材种植和生猪、湘西黄牛、野山鸡养殖等,建成了桥头10000亩中药材基地,并捐资修建了6km农村公路,方便百姓出行和基地作业,直接受益群众1000余人,成为了带动百姓致富的领头雁。现拥有固定资产近5000万元,年利税80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1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和一部分下岗职工及社会闲散人员等共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相继获得了永定区优秀返乡青年、张家界市优秀青联委员、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湖南乡村好青年等光荣称号。现为市人大代表、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市青联副主席、市医药协会副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廖洁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