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每家承包的耕地一般都是2亩左右,如果一个青壮劳力去耕作,产量最多不过2吨,除去农业成本,收入不足4千元,与外出务工相比只有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收入不等式,彭学峰恰恰解开了这个不等式:一户种几亩地怎么算都不合算,如果种几百亩地,用机械去作业,减少人力成本,使用科学的种田方法,再加上国家对种粮大户30%的农机补贴,一亩500元左右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补贴,肯定合算。
于是,今年他在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从秋棠、下白杨两村的7个村民组共流转500多亩水田,抛秧320多亩早稻,直播180多亩中稻,并与青树坪中央粮食直属库签订了包销合同。他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3台耕整机、1台收割机、1台自动喷雾器。
他全家4个劳动力,加上临时聘请的少量农民工,预计劳力成本20万元左右。只要今年年景正常,粮食总产量可达300多吨,如果按照国家指导价每吨2700元计算,收入可达80多万元,除去各项开支,今年纯收入绝对不会少于20万元。他还准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流转2000亩水田,添置几套大设备,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播种未来的希望,放飞青春的梦想。
来源:红网
作者:龚闯 彭德康
编辑:曾小颖 实习编辑 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