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峥嵘 通讯员 摄
创客语录:
对理想主义的坚持,是创新的原动力。 ——汪峥嵘
湖南日报记者 彭雅惠
四个男人到餐馆吃饭,等了40分钟,服务员端上来一盘他们没点过的菜。四个男人喝完了一瓶白酒、吃完上错的菜后,拿起筷子击节吆喝:“不买单呀不买单……”
这是2004年5月9日“好食上”开张的第一天。27岁的老板汪峥嵘说:“我懵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餐饮行业。”
之后,这个“懵了”的姑娘只用了11年时间,创立了五十七度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八个餐饮品牌和一家培训咨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140多家直营、加盟连锁店,员工超过2000人,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成长型标杆企业。
而汪峥嵘本人,则成为“中国湘菜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5月13日傍晚,汪峥嵘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创业“传奇”。
油烟战场上,坚持“活下去”
湖北人汪峥嵘从小在云南长大,26岁之前与湖南没有任何瓜葛。2003年,她到长沙做义工,结识了一些本地朋友,其中一个觉得她的性格特别适合从事餐饮行业,便邀请她来长沙开餐馆,一同创业。
“我家从不存钱,一有钱就花来吃,家里的锅碗瓢盆特别多,左邻右舍常常来我家吃饭。”从小耳濡目染,令汪峥嵘对美食有着一份特别的热爱,因此她一口答应朋友的邀请,结束了在武汉的小本生意,只身闯进陌生的星城。
经过一年筹备,“好食上”在沿江风光带开业。建店时,汪峥嵘拿着图纸,和新招进来的高管们描绘企业蓝图,“感觉一切都在构图中。”
现实却常常“失控”:开业第一天客人“砸场”;不到一个月,80%的餐具破损;环顾左右,秦皇食府、七彩江南、野火湖湘、金太阳、老梅园大虾城……数十家本土餐饮名店一线排开,油烟战场激烈残酷。开业一个月,“好食上”大亏60万元,已无钱为继。
止损还是坚持?
“民以食为天,餐饮绝对有市场,我至少要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回顾创业之初,汪峥嵘说坚持是最重要的。“亏了那么大一笔钱,不敢告诉家里,瞒着父母给爸爸的朋友们打电话,‘叔叔,我做生意亏了,能借我点钱吗?’”
为了节约成本,她做遍餐馆每个岗位,来摸索最高效节省的工作方法,“包括洗碗,我都亲自实践,找出洗干净餐具所用清洗液和水的最佳配比和操作流程。”
在那段时间,汪峥嵘把“坚持就是胜利”放到手机屏幕,时刻鼓励自己。
胜利,在三个月后慢慢来了。2004年初秋,“好食上”开始盈利。
要开颠覆传统的时尚湘菜餐馆
此后的几年,“好食上”营业额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但我看到的是问题。”汪峥嵘说。
在餐饮实体尚未成立时,她就成立了管理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划、目标、制度、视觉识别系统和品牌识别系统,“要做中国最好的专业餐饮管理企业。”
从这个角度出发,汪峥嵘发现“好食上”这类传统湘菜餐饮存在三大制约:人才培养速度太慢,一个厨师长、店总需要10年才能培养出来;菜品和管控无法标准化,这就意味着不能实现大规模复制和连锁;没有独特气质,难成全国知名品牌。
针对“好食上”的三点制约,2009年,颠覆传统的“57°湘”时尚湘菜餐馆横空出世,汪峥嵘把所有调味品变成标准化配方,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火候”,变成在铁板上进行中温、高温、大温、小火4种标准化操作,培养一个合格的炒手不仅只要20天,还能跳舞,令食客满足口腹之欲时再享耳目之娱。
“57°湘”一出世就受到年轻人的狂热追捧,近两年的时间里,每天等吃饭的人都排起长长的队伍。
“这样的湘菜餐饮品牌能够复制,快速形成规模。”汪峥嵘告诉记者,仅5年多,“57°湘”已经“复制”出了68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地,真正成为中国知名餐饮品牌。
吃的行业,每天都在更新
“吃的行业,每天都在求进步,每天都在更新。”“57°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最新的宣传片里,一开场就是这样一句话。
在拥有了好食上、海食上、57°湘等一系列盈利良好的餐饮品牌后,汪峥嵘带领她的团队更加加快了“创造”的步伐。
“时代变了,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年轻人在外就餐不光为了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且他们喜欢多变、新奇,更加喜新厌旧。”汪峥嵘说,顾客忠诚度的急剧降低,逼得现在的餐饮企业必须不停地创造、开发细分市场。
近两三年间,公司密集推出了主营创新湘菜的“好食上青年餐厅”、主打蒸式湘菜的“我爱鱼头”、全国首创无餐具餐厅“水货”、台湾鱼市风格的“鱼乐水产”。2014年,以“头碰头、脚碰脚,和一群小卡通猪一起排队一起吃饭”为特色的烤肉店“小猪猪”在杭州开业,开业当天,210平方米的门店涌来4000多位客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