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军云桂堂故居群抢修把“救命”摆首位

来源:红网 作者:朱远祥 编辑:王娉娉 2015-05-22 10:38:28
时刻新闻
—分享—

huangj1505998.JPG

5月20日,涟源市杨市镇云桂堂,由于排水管堵塞,云桂堂进门处有一大片积水,出行十分不便。图/潇湘晨报记者杨旭

  相关链接:湘军故居云桂堂天井变水池 墙体倒塌亟待抢修

  红网长沙5月22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朱远祥)7处古院建筑、近20万平方米的面积,湘军名将故居群曾是众多湘军将领荣耀战功的象征。但历经沧桑岁月后,这些清朝建筑不同程度破损,亟须加强抢修和保护。

  目前,湘军名将故居群的锡三堂正在抢修,云桂堂的修缮工作也在启动。不过,无论是正在抢修或计划抢修的建筑,都还只是破损严重甚至出现倒塌的小部分。

  “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把‘救命’摆首位。”5月21日,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熊建华介绍,为支持湘军名将故居群的前期研究和保护方案编制,今年省文物局将拨付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采访中,熊建华未透露具体金额,但强调“补助”二字。

  文物保护实行属地管理,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涟源市去年来加大了对湘军名将故居群的保护经费支出,比如投入锡三堂28万、云桂堂20万。但这些资金加上上级文物部门的“补助”,对于工程巨大的修缮保护依然捉襟见肘。

  涟源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和平估计,要完成湘军名将故居群的整体修缮,“几个亿可能都不够。”

  据了解,湘军名将故居群的7处建筑,古院内的房屋在土改时期均分给村民。按照文物保护法,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和保养,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给予帮助。

  可是,一方面村民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资金宽裕的村民都到古院外建新房,目前仍在院内居住的是生活困难群体,他们很难按要求进行古院修缮。

  “仅靠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熊建华认为,还是要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把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来源:红网

作者:朱远祥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5/22/113508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