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防科大附小,罗先生陪同孩子回到了学校。图/潇湘晨报记者谢长贵
红网长沙5月2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吴和健)5月22日,一则9岁男孩上学途中走失的寻人帖子在长沙朋友圈中疯传,短短十几个小时,消息竟然扩散到了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地,而恰恰是朋友圈中不遗余力地转发,事发不到24小时,星沙一名摩的司机就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十几分钟后,孩子被顺利找到。
令父母啼笑皆非的是,当孩子看到妈妈时,哭了,而当爸爸故意说“你现在成名人了”时,孩子又笑了,咧着嘴开始翻看百度中关于搜寻自己的文章。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自由行”,学校老师几乎倾巢出动,几百名家长也自发搜寻,更多的人彻夜未眠。
孩子虽然被找到,但孩子的父亲罗先生还有些后怕,“很多环节都可能出现意外,但他根本意识不到。”罗先生苦笑,称他们通过调取公交车、超市等处的监控时,发现孩子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胆怯,在超市购完物后,还悠然自得用手指串着钥匙环不停地打转转,但整个过程,孩子都处于没有任何防护的状态。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还沉浸在童话或故事书的情节里。”罗先生说,孩子非常幸运,没有出现很多“可能的意外”。对此,他非常感谢那么多的家长和志愿者通宵去找孩子,也会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他为何出走
存了几百块,爱看探险书,早上挨了骂
“他应该是有所准备的。”23日中午,在国防科大附小校长办公室里,孩子的父亲罗先生回忆,孩子出走时身上带了几百块钱,而自己和妻子平时只会给几块钱零花钱。
“应该是过年过节他自己存下来,放在了某处的。”罗先生说,最初他并不知道儿子带了钱,但事后循着线索搜寻时,他发现儿子不仅有钱坐车,还有钱去公园玩耍,超市购物,甚至计划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才意识到孩子原来对“出走”早有准备。
“他也知道当天第一节课班主任不会点名检查作业,知道学校当天有很多老师学生都参加运动会去了。”学校教育主任刘老师不认为孩子是一种出走行为,她分析孩子或许只是存在于一种想象中的“出游”,只是因为各种现实因素的叠加,促成了孩子所谓的“出走”。
“他妈妈也骂了他。”罗先生点头,称孩子前一晚因为参加一个生日晚会,作业完成的不是很好,第二天上学前因此被妈妈严肃地批评。“他喜欢看名侦探柯南、野外探险之类的书籍。”罗先生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活跃,加上受自己经常出差的影响,估计被妈妈一骂后,正好触发了内心深处“出走”的想法。
他去了哪里
饿了,去超市买泡面火腿肠
“出门就没往学校走。”罗先生说,事后他问过孩子的行踪,得知孩子被妈妈责骂后,拎着书包就出了门,方向却拐了弯,在小区别处玩了一两堂课的时间后,曾经回了一趟家,但“还是怕(挨骂)”,不敢用钥匙开门,再次折返出小区,从小区的北门拐到了906路公交站的始发站,坐了差不多一个来回,到兑泽街下了车后,又去烈士公园玩耍了一段时间,觉得无聊后,又到对面的超市购买了方便面、火腿肠和饮料后,再乘坐上了808路公交车。
出行,嫌摩的太贵讨价还价
“他还有计划的,说要去看电影。”罗先生事后询问得知,孩子到了星沙后,曾经想着要去湘江世纪城看电影,但摩的司机说的价格太贵,孩子又改变了主意。
“跟摩的司机还会讨价还价,说要从星沙泉塘到湘江世纪城去看电影。摩的司机说要50元钱,他嫌贵,就要求司机带他去最近的电影城去。”罗先生称,也正是孩子的讨价还价,让摩的司机印象深刻,第二天清晨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寻人启事后,该名摩的司机一眼认出了孩子,并很快拨打了他的电话。
“也是凑巧,我朋友正好住在那附近。”罗先生说,接到摩的师傅电话后,他赶快打电话叫自己在星沙的朋友去找,结果竟然在电影城附近的街边看到孩子在买早餐。
累了,在12楼天台独自过夜
说起孩子的这次“历险”,罗先生最后怕的是孩子竟然在一个天台上独自过夜。
“他晚上就睡在一个天台上。”罗先生称,事后儿子告诉他,22日下午乘坐808路公交车到了星沙后,他打摩的去了电影院,后来趁天没黑时,仰头在街上寻找可以睡觉的地方。“他知道要能躲雨的地方,要高点的地方。”罗先生说,孩子后来发现了一处12楼的天台,乘电梯上去后,发现竟然还晾晒有一床棉被,当即就决定睡在天台上了。
“早上6点多钟醒来,发现连人带被子被移动了。”罗先生称,孩子后来告诉他,自己醒来后,发现连人带被子被移动到了背风的地方。“但谁移动的,他一点都不知道。”
[观察]
接力:消息一圈圈扩散,志愿者一波波增多
教师群-家校通-微信圈-媒体-朋友群,记者采访中,发现搜寻孩子的消息正是随着这样一圈圈扩散,参与搜寻的志愿者也一波一波增多。
“从下午四点多钟开始,我的手机就被刷爆了。”国防科大附小校长易宇说,22日上午得知孩子没有来上学后,学校曾调取了大门外的监控,没有发现孩子的身影。事后孩子家长也表示,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去上学,应该是在去学校的路途中走失了。但尽管如此,一名孩子失联的消息还是在老师当中传开,大家纷纷在教师群里出主意想办法。
“后来通过家校通发了消息。”易宇回忆,虽然孩子没来上学,但学校并未置之度外。“后来我们有老师找到了906路调度室,发现了孩子踪迹。”易宇称,家校通消息发出不久,微信圈开始不断转发,媒体也不断介入,搜寻孩子的消息成了当天最揪人心的帖子。“甚至美国的、澳大利亚的朋友圈也在转发。”学校教育主任刘老师称,学校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场,随着消息的扩散,不断有人来电来信息询问孩子的状况,也不断有人提供新的线索。
“我们很多老师,还有很多家长都彻夜未眠。”刘老师说,学校近70%的老师和家属自发参与到搜寻过程,很多老师都彻夜未眠。
记者从易宇的手机看到,23日凌晨,她在学校教师群里刚发了一个“三点多了,热心家长和老师还在寻找”的消息,跟帖很快就刷屏。到了凌晨5点,一年级六班的家长仍在跟帖“建议附小成立临时指挥中心,负责信息收集、甄别、发布和统一行动部署。”
反思:未经证实的消息,让数百人做无用功
一个孩子的失联,牵动了几百家长的心,背后参与的人更是无法统计。不过,事后表明,互联网+自媒体的传播虽然迅速,但反作用也相应伴随。当晚的搜寻,因为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导致几百人做了无用功。
“至少有三四百人聚到了我们学校。”校长易宇说,22日晚7时许,得知孩子仍未找到的家长和一些志愿者竟然全部自发地来到了学校。“因为那时有人在微信圈里说孩子在科大佳园南苑看到过孩子。”易宇事后反思,称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信息的甄别,大家一度将希望寄托在小区南苑的范围内,为此还分成几个组别,对东西南北几个小区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但事后证实,孩子根本没有在南苑出现过。
“确实打乱了原来的搜寻计划。”23日中午,孩子父亲罗先生也证实,最初他们曾试图按照公交线路进行沿线搜寻,但听说孩子出现在科大佳园南苑的消息后,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转而与几百名家长和志愿者一道将搜寻的重点放在了小区周边。“后来孩子说根本就没去过那里。”罗先生称,幸运的是,23日清晨,当他再次前往派出所了解情况时,很快就接到了摩的司机的电话,孩子也很快被找到。
来源:红网
作者:吴和健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