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夜话传农技
5月10日晚上8点,梅桥镇芭蕉村丁铁装家,六七个农民认真聆听一场“农技讲座”。
“现在正是早稻第一次病虫防治的关键时节,也是晚稻品种搭配的时候,大家不要只忙着干活,一定要选好品种、科学种植才能增收……”梅桥镇农技站站长李阳松正在传授水稻种植知识,并现场将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防虫治病、采收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向村民们进行详细讲解。
李阳松告诉记者,下午走访农户时发现,部分村民在水稻科学播种方法及播种时的注意事项上还存在许多疑惑。趁着自己到农户家入住的机会,给村民释疑解惑。
说起干部住进农家的好处,芭蕉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中华感触极深,他告诉记者,为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村民王伏阳有1亩6分田不愿流转,村里许多人上门做工作,都不了了之,农技站长李阳松讲完农技知识后,便到王伏阳家夜谈,最终做通了其思想工作。
“乡镇干部住村上,我们也不再跑腿忙了。这不仅方便了群众、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更赢得了群众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王中华说道。
民情恳谈解农困
“农村发展的困难在哪里?在产业发展上遇到什么困难?外出务工的群众多不多?大家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5月1日晚,东郊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周立强住进横新村村民谭炎泉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横新村部分组长及民情信息员开展座谈。
“9组的一条水圳底部坍塌,导致附近70亩田无法灌溉,希望您帮我们想想办法。”横新村9组组长陈金华首先提出了问题。
“走,我们去看看。”周立强拿着访谈记录本来到水圳了解情况。一条300米的水圳已全部被淤泥填塞,杂草丛生,周边的农田因没水灌溉面临抛荒。“水圳旁边的村道明年要加宽,避免重复建设,组上组织附近村民先将水圳清理干净,再埋设PVC管。我想办法争取点项目资金,争取这条水圳6月前畅通。你看这个方案可行吗?”听了方案后,陈金华高兴地直点头。
周立强还告诉记者,后进村、薄弱村问题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块“短板”,为拉长这块短板,东郊乡领导干部都是选择一些后进村、基础薄弱村入住,着力针对后进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进行攻坚。
危难之时化农忧
5月11日晚,大雨滂沱,金薮乡党委专职副书记、人大主席周映飞和城建办主任陈智慧在江家村村民刘立新家入住。与江家村支村两委班子夜谈时,周映飞接到一个电话,八眼、河山、东陵交界处的一处横穿马路的过水涵坍塌。两人立即赶到现场,而此时同样入住在八眼村的文广站站长彭立清也闻讯赶来。
大雨一直在下,过水涵坍塌丧失泄洪能力,雨水不断渗入附近村民黄雪梅的家中。当晚周映飞、陈智慧、彭立清冒着大雨立即组织八眼、河山、东陵的村干部和10多名群众进行疏通。
“雨太大了,幸亏乡镇干部入住在村里,来得及时,否则大半夜的又下着大雨,到哪里去喊人帮忙啊!”村民黄雪梅心有余悸地说。
“自从干部到村里住,要做什么事容易多了。”这是八眼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贺春桃的切身感受,以前发愁的“难题”现在一一有了着落:渠道通了,困难学生有书读了,矛盾纠纷也减少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琼
编辑:曾小颖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