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疱疹性咽峡炎最近进入高发期 5岁以下儿童易感染

来源:红网 作者:谭丽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熊璨 2015-06-12 10:17:40
时刻新闻
—分享—
  □它和手足口病是“近亲”,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
  
  □成人应避免与小孩发生口对口亲吻,更不能由大人将食物嚼碎后喂食幼儿
  
  红网湘潭站6月12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谭丽)6月10日,我们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增多。工作人员提醒家长,5—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如出现高热、口里长泡等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
  
  4岁幼儿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前几天,4岁的涵涵突然出现发烧的情况,体温最高达到39度4。
  
  “开始我以为他是感冒了,所以在家里喂了两天药,但情况仍不见好转。”涵涵妈妈说,无意中,她竟发现涵涵口中长了些亮晶晶的水泡。误以为是手足口病,涵涵妈赶紧带孩子到医院看病。谁知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市一医院儿科医生介绍,5、6、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这段时间以来,前来就诊的有不少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基本都有发热症状。
  
  成人应避免与小孩发生口对口亲吻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复杂,包括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赵树海表示,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此外,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并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同时,他特别提醒,由于人的唾液中可能携带多种致病细菌和病毒,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抵抗力弱,成人应避免与小孩发生口对口亲吻,更不能由大人将食物嚼碎后喂食幼儿,也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表兄弟”
  
  手足口病是法定传染病,如果幼儿园或学校有集体发病,常常会关闭班级或者整个幼儿园,所以家长对它了解越来越多;对疱疹性咽颊炎,就有些陌生了。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赵树海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明显区别: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患儿口中长疱疹,而手足口病,不仅口中长疱疹,而且手部、背部、身上等处也有。
  
  疱疹性咽峡炎来得快,特征主要是急起发热和咽喉痛,在软腭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如果家长发现有类似病症,可以拿手电筒照一下,看看孩子口腔黏膜光不光滑,有些孩子可以看到明显的小水泡。
  
  “呈散发或流行,5-7月为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赵树海表示,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患者大多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一般7日内症状消失。
  
  延伸阅读
  
  儿童患疱疹性咽峡炎后怎么处理?
  
  1、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治,根据医生要求接受治疗。
  
  2、家庭护理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不要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白开水,不吃冰糕、不喝饮料,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3、可以漱口的孩子,每天可用淡盐水漱口。
  
  4、食物选择流质性食物,如稀饭、米汤、面条等,因疼痛拒食的孩子应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补充身体需要的基本营养。

来源:红网

作者:谭丽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熊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6/12/11278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