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啥缺啥 老旧小区养老更难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2015-06-25 11:10:58
时刻新闻
—分享—

  北京市现有2816个城市社区中,199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达1582个(56.2%),主要分布在城六区,且老龄化程度和空巢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绝大部分老旧小区管理落后、无障碍环境缺失、养老服务滞后——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康越最近在他的调研报告中直指老旧社区的养老难题。事实上,这样的尴尬现实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而破解之道尚在探索之中。(本报记者李仲文)

  难题 1

  物业缺失安全问题频发

  当前,老旧小区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混乱,物业缺失,由此引发的安全、卫生等问题接踵而来。

  79岁的曾传火住在安徽合肥钢红社区,这里的住户几乎都是原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的退休工人及家属。1998年6月企业改制后,这片职工宿舍就被“社会化”,实际上就是单位不管、居委会代管的状态。“杂草丛生,私搭乱建,种菜养鸡,臭气熏天。”曾传火这样描述如今的小区环境。

  类似的情况在大量的原单位宿舍小区并不鲜见。在河北石家庄棉五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就抱怨,因为引进不了物业,消防安全也隐患重重。“一个月前,小区发生火灾,但小区的违章建筑堵住了消防通道,因此造成了更大的损失。”6月19日,记者在河北省住宅物业管理协会了解到,目前石家庄有近900个老旧社区,大多由居委会代管,少部分则处于无人管理或归属模糊的状态。而即便有居委会代管,其工作内容在很多人看来也主要是负责生活垃圾的清理。

  解决之道:为了破解小区的管理难题,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的尖角营小区走上了自治之路。他们依靠的是业主委员会和引进社工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起先几年,主要靠居民“自管委”向有车辆的住户收取每月120元的停车费,再用经费聘请保安、添置监控探头等必要安防设施。遇到大的维修事项时,则由“自管委”再向居民筹集资金。

  不过,这种自治模式并未持续太久。后来,“自管委”尝试引入了社工组织“四月天”。他们带着“四月天”组织养生讲座,评选“绿满我家”等活动,跟老人先熟络起来。此后,“四月天”成立了“阳光公益基金”,因为这是社会公益组织,从政府争取了5万元启动资金。再通过与企业合作、居民募捐等方式,他们让小区的维护基金、管理模式渐渐步入了正轨。

  难题 2

  楼道没电梯无奈租房住

  因为老小区没有电梯,河北石家庄柏北社区77岁的陈美娟已在外租房住了1年多。柏北社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大杂院”有108栋楼房,多是6层楼建筑,住的老人也多。

  陈美娟住在3楼,并不算高。然而,对她和老伴来说,每天上下3层楼却是生活上最大的考验。老伴有严重哮喘,平时走路都喘得厉害,下3层楼得歇七八次。2012年,陈美娟患上严重的膝关节炎,从那后,习惯每天赶早市买菜的她,出门一次就会囤好一周的菜。其余时间,她除了在家一遍一遍地搞卫生,就是靠在床前坐着,看看报纸,听听京剧。

  陈美娟渐渐发现,在家里闷久了,人会变得容易烦躁,两口子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嘴。2013年底,她终于决定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重新在附近租了套带电梯的一居室,她觉得人都精神多了。

  陈美娟也常听有些地方给老房装电梯的新闻。但她和几个邻居说了这事,楼层高的愿意,楼层低的都不同意,她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有机会搬回家住。陈美娟的遭遇显然并非个案。据北京化工大学康越副教授对北京老旧小区的调研,55.5%的调查对象居住在3层及以上,因无电梯,普遍存在上下楼不便的问题。

  解决之道:在四川遂宁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蒋勋等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在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当属福州和厦门。据了解,福州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一个专门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厦门市则明确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财政部门给予资金补贴,停靠6个楼层的补贴22万元,每增减一个停靠楼层相应增减5000元。《厦门市城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指导意见》也给出了出资参考方案:第3层为参数1,第2层为0.5,1层为零,从第4层开始每增加一个楼层提高0.1个系数,第4层为1.1,依此类推。

  难题 3

  缺乏无障碍设施9年未出门

  不过,就算住在1楼,有些老旧小区的老人想出家门也有不少拦路虎。

  74岁的周金芸在陕西西安劳动村社区住了20多年。家里就她和79岁的老伴,子女住得比较远。9年前,老伴因为高血压中风后,楼道门口的7级台阶就成了他们出行的拦路虎。“有轮椅也没办法下台阶,老伴已经9年多不出家门了。”她说,西安市从2008年起就在开展“无障碍进家庭”项目,可至今仍没见惠及她所居住的小区。“问街道,说上面资金有限,覆盖范围小。问社区,说是占地方,小区本来面积就不大,没有建设的余地。”周金芸很是无奈。

  同样被困一楼的还有93岁的宋治年。他如今住在北京朝阳安慧里小区,楼道门口有10级高的台阶。因为疾病在身,宋治年这些年体重猛增,目前已是214斤。这两年,宋治年的腿脚变得不利索,行动受限的他每天大多数时间就是坐在床边,连小解等问题都靠床边的夜壶解决。虽然可以靠轮椅出行,偏偏自家楼道门口没有供轮椅进出的无障碍坡道。每次宋治年生病,儿子就得四处求助,请来好几个邻居才能一起将宋治年抬下台阶。

  解决之道:北京化工大学康越副教授说,老旧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兴建、改造,建议由政府采用外包服务模式,通过统一竞标选取服务商,居民协商承担部分运营费用,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应积极探讨老旧社区室内无障碍环境改造,如提供小户型改造方案,对困难群体的部分资金支持等,使得老旧小区改造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这在上海已有成功操作。另外,各地要对老旧小区的无障碍化改造以文件形式作出硬性规定,比如在今年施行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就规定,要对没有无障碍设施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坡道、楼梯扶手等。

  难题 4

  没有托老所生活太单调

  老旧小区的养老配套设施滞后,在近年来也越发显得紧迫。据康越副教授的调查,有48.7%的老年人表示所住社区缺乏室内老年活动设施。而且,老旧社区普遍没有建立起托老所等日间照料机构。

  在福建厦门屿后南里小区,因为没有活动中心,老人们只能在楼下的绿化带上搭了个帐篷充数,至今已7年多。71岁的曾秉刚说,小区建成已22年,在2003年以前,大家还能去物业管理处的楼上玩,可是物业后来把它租了出去,老人们就没了活动的去处。后来,喜欢喝茶聊天的几个人就聚到一起,搭起了这个“帐篷活动室”,一起聊天喝茶。

  河北石家庄联盟街73岁的柳爱华最大的心愿,便是社区能有个托老所。这两年,柳爱华希望得到社区照护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想喝碗热汤都很难,买菜、洗菜、做饭这些以前轻易能完成的事情,现在越来越费劲”。2012年,附近的宁安街道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她特地去参观了一番,看到跟她同龄的老人聚在一起吃饭休息举办活动,她羡慕得不得了。

  解决之道:虽然各地都呼吁要在老旧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但现实困难确实存在。据浙江宁波市老龄办的一项统计,该市老小区共96个,其中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仅有四成。

  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联盟主席陈宝存说,众多老旧小区都位于城市中心区,要通过购置、租赁等方式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就得在周边找已建成的房屋,但这些小区周边的房屋价格几乎都非常高,这无疑会给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他认为,房改之后,虽然绝大多数公房产权已经私有,但老旧社区中仍有部分房屋产权属公房性质,把这些资源重新整理、规划成养老服务设施,可能是相对难度较小的方法。记者在山东济南建筑新村街道了解到,为了开辟出社区养老空间,他们就从公共资源上入手,回收了街道自有的3处出租房产,建成了日间照料中心。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王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