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游客在中国馆参观。用声光电技术制作(左)和湘绣绣出的袁隆平影像(右),同时在中国馆呈现。
湖南日报记者 颜斌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颜斌
追新
意大利米兰当地时间6月23日下午,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湖南活动周在中国馆落幕。
因为独特魅力的湖南元素,从6月19日到23日,世博会中国馆前常常排起长队。
“无艺术不生活”的意大利人,已将有湖南活动周的中国馆当作艺术馆在参观,他们想从中找寻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创新的因子与火花。
创新精神是世博会永远的主题,很多富有创意的发明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中展出: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就出现闹钟、蒸汽推动纺织机等;1853年,纽约世博会首先展出了电梯;缝纫机、炼钢工艺、电话、留声机、打字机、电报等,都是首先在世博会上展出的。
追逐着世博会创新的步伐,湖南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诸多新成果在米兰的T台上大展风采。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军者——中联重科,展示了其对世界装备制造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畅想,还向全球首发新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以全新形象闪耀世界。
如果说中联重科是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的杰出代表,那袁隆平就是湖南现代农业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馆一楼大厅的大型LED显示屏循环播放的《生命之光——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视频,描绘他的又一个创新梦想:超级稻百亩示范片的远期目标为每公顷20吨。
展新
米兰是一个制造梦幻和未来的城市,设计是其灵魂,始终引领着全球的艺术和设计市场。
当地时间6月19日,由湖南省政府主办的“乡-分享家乡的味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展米兰世博之门开幕。
本次展览以“乡”为主题,从“乡、湘、香、想、享”不同的角度,运用数字影像、产品、视觉、互动装置、雕塑等跨媒体呈现方式,展示多元化的湖湘地域文化。世博组委会评审委员会给出了这样评介:“这是目前为止,最能体现世博之门的设计和功能的展览。”
展览的8个专题分别来源于怀化通道的侗锦和剪纸、隆回瑶族挑花、长沙铜官窑与醴陵瓷、武陵山区的阳戏以及岳麓书院等,可谓湘味十足。记者从观众会心的微笑中感到了一种跨越语言障碍的传播力量。
展览中“侗族剪纸与刺绣多媒体书”,完全颠覆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概念。这本书运用了影像记录、镭射雕刻、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传统纸张、纪实影像、互动体验、剪纸与刺绣作品结合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非遗与传统手工艺”的跨媒体呈现方法。
“文化与科技”是驱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创新的两种不同的动力,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与交流,在不同的年代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呈现与传播方式,并转化为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富有艺术创造力和现代气息的文化输出。
这是世博会给我们指明的方向。
出新
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法国人浪漫创意,在世博会上增加了艺术展,以新品发明展览为主的世博会,从此抹上斑斓的人文色彩。
1915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浏阳菊花石和湘绣大放异彩。100年后的6月19日,它们又联袂来到世博会的舞台,尽展湖湘艺术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从题材,还是从工艺上,今天新装登台的展品,已经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华联瓷业釉下五彩瓷“红官窑”作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国礼用瓷,既保持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材质特色,又巧妙地把中国元素融入到餐具之中,构图饱满大气,热情奔放,其无铅无镉、健康环保的釉下手绘工艺特点更是迎合了今天的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湘绣如何实现题材上的突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将目光定格在《蒙娜丽莎》身上。《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杰作,江再红大胆创新,采用乱针、掺针、齐针、平针、游针、斜交叉针等十几种湘绣针法相结合,再一次刻画出那一抹神秘的“微笑”,欣赏者不管站在哪个方向,蒙娜丽莎的眼睛始终是跟着欣赏者转动的。
吸新
世博会也是学习交流、创造投资和经贸机遇的窗口的平台。
或请进来,或走出去。湖南代表团在活动周期间展开了一系列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周期间,共举行了2场经贸洽谈会,6场旅游推介会,拜访意大利知名企业近20个,登门与30多个国家馆进行了交流。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家具、丝绸、首饰等领域有较大优势,具有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成为我省参会企业膜拜的对象。
湖南玉叠妃中国彩色菊花石有限公司精心制作的“金菊皇后”、“傲菊”彩色菊花石,因材质稀有、造型独特,被省贸促会推荐到米兰世博会参展。雏菊是意大利的国花,意大利人对摆放在中国馆一楼的浏阳菊花石,有着特别的情感。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著名珠宝商西格在中国馆观看彩色菊花石之后,认为其在欧洲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并向玉叠妃董事长李舟表示,自己公司在设计、制作珠宝方面很有经验与实力,愿意与玉叠妃合作,让彩色菊花石锦上添花。
(湖南日报意大利米兰6月24日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颜斌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