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幸存抗战老兵李桂伏:102岁高龄老人曾是司号长

来源:红网 作者:陈姿雯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熊璨 2015-06-26 13:52:03
时刻新闻
—分享—

(抗战老兵李桂伏坐在房间前。记者 罗韬 摄)

  红网湘潭站6月26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陈姿雯)在雨湖区长城乡敬老院,有一间房格外显眼。门沿上贴着红色的“抗战老兵光荣”的横幅,里面住着一位102岁的老人,名叫李桂伏,曾是抗战前线的一名司号长。
  
  可能是因为吹过4年军号,李桂伏老人说起话来口齿清晰,中气十足。只听他的声音,你完全想不到他已有百岁高龄。由于患有白内障,李老的眼睛已看不太清楚,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太灵活。但对那段当兵的岁月,他依然记忆犹新。
  
  他被抓去充壮丁
  
  1914年出生的李桂伏,有7兄妹,4男3女,他排行老三。读过3年书,后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没有再读下去,靠帮人看牛、做长工等赚钱补贴家用。
  
  李桂伏在24岁那年,被“抽中”参军。那时被征集的壮丁家属,可以通过凑集一些钱粮来抵扣兵役。可那时李桂伏家已拿不出多余的钱替他“买指标”,他只能作为补充新兵,被安插在国民革命军衡郴司管区的一支部队里。
  
  “我们走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走到郴州,在那里扎营训练。”李桂伏回忆,那一批新兵里,仅有二十几个能够吹响号角,他就是其中之一,也因此成了一名号兵。那时候的号跟现在的不同,没有任何按键,控制号音完全靠舌头。吹号不仅需要强大的肺活量,而且需要技巧。
  
  当时李桂伏所在的部队,并不在战争最前线,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练习吹号。那个年代,主要的通讯方式就是司号。号分很多种,战斗时有冲锋号、前进号,撤退号等攻击号,平时有起床号、出操号、收操号等差事号。司号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每个号音传递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诉全体官兵。
  
  李桂伏说,为了加强训练,他们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站在城墙上面对北边练习吹号,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经过1年多的艰苦训练,他成为了一名正式号兵。
  
  没过多久,跟他一批参军的其他二十几个号兵都上了前线。而他被留了下来,成了司号长,训练下一批号兵。
  
  从未想过当逃兵
  
  司号员虽然不用带枪上战场参加战斗,但也并不轻松,而且同样具有危险性。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吹差事号,一到战斗时就得跟着部队上战场。虽然当兵有危险,但他从没想过当逃兵!
  
  他回忆,那时候所有的兵都是睡通铺,他睡在二楼。一天晚上,他没有睡着,发现靠近墙边的兵把墙挖了个大洞,并将洗澡巾一截一截连起来从洞口伸出去。趁着夜色,十几个兵顺着这根“绳索”陆续逃走了,而他没有照做。
  
  4年后,他被派往了广西柳州的战争前线。在前线,李桂伏不仅要司号,还要当炊事兵。可还没等到打仗,他染上了皮肤病,因此被连长吴瑞浦带回了家乡湘潭。那时,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部队发放的一身军服。
  
  回乡后,李桂伏的病逐渐康复,可敌人已经快打来了,运输物资的路被截断。当时,他在当地一家名叫精益的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熬盐。大约两年后,日本宣布投降,李桂伏从湘潭到了长沙。为了讨生活,他拉过黄包车,当过当时省政府卫生处的办事员,做过藕煤。
  
  不管到了哪里,他的那身军服都跟着他。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悄悄在家后面的空地,将国民革命军的东西烧得一干二净,这也使他没有在文化大革命时受到冲击。
  
  抗战老兵最光荣
  
  尽管李桂伏并没有上过真正意义的战场,但可以看出,他有一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情怀。
  
  1974年他从一煤建公司退休,和妻子在家种田。妻子离世后,他于2010年住进了雨湖区长城乡敬老院。李老靠每月近两千元的退休金过日子,日常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
  
  除了节假日来看望他的儿孙外,李桂伏最期待见到的是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以及志愿者送来的关于老兵的纪念品。
  
  听说我们要给他拍照,李桂伏戴上了志愿者送给他的一顶老兵的纪念帽,慢慢地移步到了门口贴有“抗战老兵光荣”的对联下,让我们把这些都照进去,仿佛是告诉我们,抗战那一段岁月,最令他难以忘怀。

来源:红网

作者:陈姿雯

编辑:刘飞越 实习编辑 熊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6/26/11234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